公子許 作品

第3710章 相互攻訐

    房俊奇道:“方才劉侍中對吾血口噴人的時候,怎地不見您宋國公仗義執言?你們文官抱起團來,攻訐吾一個?”

    這話就誅心了,文武殊途不假,但文官治理國家,權力自然比軍方大得多,一旦文官們團結起來黨同伐異、排斥異己,便是禍國之始,甚至架空君王、把持朝政。

    蕭瑀氣得吹鬍子瞪眼,怒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房俊待要反唇相譏,李承乾揉著太陽穴,敲了敲面前書案,道:“此等無謂之言語攻訐,有何益處?”

    喝叱了眾人,他對劉洎道:“越國公之言大有道理,今時今日之局勢已然逆轉,焉能繼續以往之策略?你且不用心急,現在著急的是叛軍,慢慢跟宇文士及談,先探聽他們的底線,再做計較。”

    劉洎只得應道:“殿下英明,臣下這就照辦。”

    以文官之立場,是不惜任何代價都要儘快促成和談的,如此一來,消弭兵變、平穩局勢之大功便由文官佔了大頭,不至於被兵變之中表現得光芒閃耀的軍方死死壓制。

    即便付出再大之代價,亦有“局勢所迫”這等理由去辯解,沒人怪得到他們身上。

    可現在局勢逆轉,東宮佔盡優勢,再想盡快促成和談就必須關隴那邊配合,若關隴打定主意和談不成便玉石俱焚,那麼和談就成了一個苦差事。

    偏偏他還不能叫苦,方才房俊已經明明白白說了,他劉洎若是覺得此事為難大可放下擔子,有得是人挑得起來……

    當真將和談的差事被軍方給搶去,那麼他劉洎將會成為東宮文官的罪人,只能自戕謝罪。

    李承乾對李道宗道:“勞煩江夏郡王跑一趟潼關,面見英國公,看看他對眼下之局勢如何看法。”

    自始至終,李勣都是東宮與關隴頭頂上的一柄利劍,威脅太大。此刻東宮逆轉局勢,但李勣之傾向依舊足以左右戰局,所以務必探聽虛實,以便準確應對。

    更何況他心裡隱隱有所猜測,正需要李勣的反應來予以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