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 作品

第2887章 貌合神離

    高句麗依靠什麼抵禦百萬唐軍?即便是最無知的高句麗百姓,也知道僅憑高句麗區區十餘萬兵馬不過是杯水車薪,當真野戰遭遇,無異於螳臂擋車,頃刻間就會被唐軍碾為齏粉,城池攻破、山寨陷落,整個高句麗國境幾個月之內就將被唐軍一鼓盪平。

    當年前隋數十萬大軍數度東征,高句麗依靠的便是堅壁清野的戰略,步步後退漸漸緊縮,將隋軍的補給線無限度的拉長,最後憑藉戰略縱深拖垮了強大的隋軍。

    如今形勢幾乎並無變化,唐軍依舊呈現碾壓之勢,高句麗毫無反擊之力,只能固守山城,步步為營。

    最重要的一條防線,便是自榮留王十四年春開始修建的東起扶余城、西南至大海的長城,構築起一道堅固的堡壘,抵禦唐軍的進攻。而在這道長城之外,更是依託遼東縱橫交錯的河流形成天然屏障,使得唐軍的騎兵難以發揮機動優勢,不得不陷入與高句麗軍隊苦戰的境地。

    每年春夏之季,遼東降水豐沛,遍佈各地縱橫交錯的河流普遍漲水,許多平素無人生活的地區因此成為河水瀰漫的沼澤,可嚴重阻礙唐軍的行進。遼東地廣人稀,道路更是簡陋稀少,雨水之後幾乎所有的道路都無法承受大軍行進所造成的踩踏,進一步造成唐軍行進速度以及糧秣輜重的供給。

    而到了初冬,嚴寒降臨,一場北風之後便是鵝毛大雪,這更會對唐軍的戰力和士氣造成嚴重打擊。

    遼東之地得上天之眷顧,當年就是依靠著天時地利人和,這才擊敗了強盛的隋軍,無數隋軍將士戰死、凍死、餓死在遼東,屍體被高句麗人築成京觀,炫耀其擊敗強大帝國的蓋世武功。

    然而今年入春以來滴雨未下,所有的河流都水位陡降,原本奔湧滔滔的遼水更是隻餘下數丈寬的河面,唐軍只需假設浮橋,便可順利渡過天塹。

    這豈能不令高句麗上下盡皆慌亂?

    聞聽長安城內的大唐皇帝已經在籌備東征之前的祭天大典,如無意外,戰爭將會在大唐皇帝御駕親征抵達柳城之後爆發,最多也不過是一個多月的時間,權臣淵蓋蘇文趕緊召集群臣,商議高句麗必須調整戰略部署,不能將過多的希望寄託在江河暴漲的天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