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 作品

第1885章 番僧獻丹

    這話自然是玩笑。

    李績何等人?

    那張嘴就跟鋸了嘴的葫蘆也似,平素一個字兒都不往外冒,朝中每遇大事,他總是三緘其口,不被逼到牆角,絕不輕易表態。

    存在感這種事,恨不得一點都沒有……

    李績也笑,道:“若是微臣真有此意,也犯不著招惹陛下,只需尋一個由頭彈劾房駙馬一番,便立即朝野震動,人人側目,何苦舍易取難?”

    如今令那些御史言官恨得牙癢癢的,莫過於房俊。這廝整日裡恣意妄為,卻好似穿了一件金鐘罩,無數次的彈劾,盡皆無功而返,連一根毫髮都未曾傷到,這令御史臺那些御史們深感挫敗,也甚為忌憚,等閒不敢出手。

    所以現在若是有人彈劾房俊,必然朝野皆知,無論結果如何,亦是萬眾矚目……

    君臣笑了一陣,喝著茶水,李績方道明來意。

    “開春之後,東征在即,軍隊調撥、糧秣運輸,乃是一個浩大之工程,無論哪一個環節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導致嚴重之後果,故而微臣夙夜難寐,不敢有絲毫疏忽。今日運籌軍糧數目,發現關中固然存糧甚多,卻依舊不能令人完全放心,東征之後,糧食的消耗乃是一個龐大到極致的數字,十年之內恐怕亦難以恢復到站前之儲備數量,萬一天災不測,則甚有可能導致糧食短缺,朝局不穩……故而,還請陛下降旨,令皇家水師不遺餘力自南洋購糧,輸入關中。另外……”

    說到此處,他頓了一頓,看著李二陛下的臉色,緩緩說道:“陛下意欲御駕親征,那麼就應儘早確定輔助太子監國之人選,早早接手朝政,介入戰前一應事宜,待到開春陛下率軍出征之時,方才能夠平穩過渡,不至於倉促接受,導致配合、調配等等方面出現疏漏之處。”

    李二陛下慢慢放下茶杯,面容凝肅。

    君王出征,必然要留守太子監國,方才可以穩定後方,無後顧之憂,這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

    然則,選擇誰來輔佐太子監國,卻是一件麻煩事。

    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時輔佐太子監國之人選,既是未來太子登基之後的輔臣,這等榮耀,誰能無視?

    選誰不選誰,其中牽扯之廣博,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