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二百八十六章 對坐觀人,自己知道

    這讓陸臺很是鬱悶。

    說了好些苦口婆心的言語,可是陳平安始終不為所動。

    所以陸臺每次煮茶,都沒有邀請陳平安共飲的意思,當然,估計陳平安自己也沒有想法。

    陸臺是個地地道道的講究人,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生於千年豪閥,而且還是仙人之家,不是尋常的人間世族可以媲美,所以陸臺的氣質,渾然天成,既是鍾靈毓秀,也是耳濡目染。

    鬥茶之茶,要新。手法和茶具,要古。煮茶泉水要清且重。飲茶之人,要淨且靈。

    陸臺跟陳平安相處久了,始終覺得陳平安太死板了,所以是淨有餘而靈不足。

    一樣還是會辜負他的好茶。

    就像今天,陸臺又藉機提起這樁“天上掉了錢如雨嘩嘩落下,你陳平安卻去屋簷下躲雨”的痛心事,陳平安只是默然不說話。

    陸臺覺得實在敲不醒這個榆木疙瘩,大概是要放棄說服陳平安了,便隨口說了一句大而無當的空洞言語,可世事就是如此無常,陳平安不但聽得進去,反而極其認真。

    “陳平安,你練拳練劍,心都很定,這是你厲害的地方,但是你要小心,心定不是心死,心境靜如止水,切忌一潭死水。”

    這是陸臺隨口說說的,連他自己都覺得是一些廢話。

    可陳平安竟然第一次主動停下那套翻來覆去的枯燥劍架,坐在他面前,學陸臺擺出跪坐飲茶的姿勢,有些彆扭,與陸臺的瀟灑風流,雲泥之別,就像是莊稼地裡的老農,學那老夫子坐而論道,只會搖頭晃腦,裝模作樣。

    陳平安擺出這幅姿態,陸臺覺得挺好玩的,在中土神洲年輕一輩當中,被譽為鬥茶無敵手的陸氏俊彥,斜眼打量著渾身不自在的陳平安,怎麼看怎麼有意思,給他這麼一瞧,陳平安自然愈發拘謹。

    對於真正的讀書人,陳平安還是很嚮往的。

    因為有齊先生,有李希聖,還有綵衣國城隍爺沈溫,哪怕是張山峰臨時興起的吟詩作對,都會讓陳平安心生嚮往。

    陳平安克服心中的不適,問道:“你是說我的心性,走了極端?”

    陸臺愣了一下,天資聰慧至極的他,沒有敷衍應付,也不敢妄下斷論。

    若是常人,陸臺可以隨口胡謅,或是說些不錯不對的言語。

    可是今天不行。

    兩人對坐,陳平安一臉認真神色,陸臺心中苦笑,好像自己畫地為牢了。

    但是陸臺靈犀一動,有些恍惚,來得這麼早?本以為只有踏足桐葉洲的陸地,相伴遊歷,種種坎坷和磨難,才會有此契機的苗頭出現。不曾想如此措手不及。陸臺穩定心境,開始屏氣凝神,鄭重其事遞給陳平安一碗茶,“慢飲,等你喝完,我再說我的一點見解。”

    陳平安不知其中講究,也只當是一場找人解惑的普通問答,就點點頭,接過茶碗,喝了一小口。

    在桂花島風波過後,陳平安遇上那位愛慕桂夫人數百年的老舟子,既是桂花島的第一位撐船人,更是陸沉飛昇之前的唯一僕人,一起泛海遠遊天地四方。當時陳平安做了個怪夢,進入某本書中,“一夜讀書”,在渡口老舟子揮手造就的小天地之中,跟老舟子有過一番問答,以至於那位舟子竟然說了句“莫要壞我大道”。

    當時陳平安便是大致在說一把尺子的道理兩端。

    他認為舟子的道理,走了極端,看似有理,實則無理。

    因為不夠完善,不如書上所說的“中庸”。

    而道家的根祇,是道法自然四字。

    所以那次夢中讀書,陳平安依稀記得有人說過,儒家的道理,從不在高處,不在到底有多高,而在道理是否落在了實處。

    那人甚至笑言,咱們儒家的至聖先師,學問已是何等的深遠高超,可有一次問道之後,都曾對一位弟子私下感慨,甚至帶了點自慚形穢,說某人的道,真高,可是……

    只可惜“可是”之後的內容,陳平安已經記不得半點了,一個字都記不住,有可能是根本就那個人或者說那本書上根本就沒有說。

    今天陳平安有此詢問,當然不是跟陸臺問道,陳平安沒想那麼多。

    陳平安自練拳以來,在讀書之後。

    難道真的沒有想過自己的將來?

    當然不可能,與劍靈神仙姐姐有過六十年之約,如今跟寧姚又有十年之約。

    陳平安這兩次“遊山玩水”,甚至已經從最初的“我這一拳要最快”,變成了“這一拳可以更快,但是必須最有道理”。

    陳平安最有分量的一句話之一,可能當時聽說這句話的人都沒有在意,當時是在返鄉的一座客棧,他對粉裙女童和青衣小童所說,“如果我哪裡做的錯了,你一定要跟我說”。

    陳平安的心路,無論之後在落魄山竹樓老人,在他身上和神魂打下多少拳,無形之中,陳平安始終在懷疑自己。

    但這是必須要走出去的一步。

    而之前的心境,或者說虛無縹緲的本心,陳平安同樣一句無心之言,已經道破天機,是在倒懸山上,對寧姚爹孃說的那句。

    那意味著陳平安一直在否定自己。

    “是我做的不夠好。”

    做得不夠好,就是錯。

    世間有幾人,會如此苛刻自己?

    但是這種心態又不是無緣無故形成的,而是本命瓷一碎,以及之後困苦艱辛,種種機緣巧合,逼迫陳平安不得不去拼湊出完整心境的一種無心以及必然之舉。

    成了,匯聚成日月在天的奇觀,群星黯然。

    不成,大概便是種種失約,種種失望。

    一個人沒東西吃,就會餓死,可若是心田乾涸,一樣會求死,只是渾然不自覺而已,今日不死他年死而已。

    拼命求生,逆境絕境,憤然而起,奮發向上。

    可又悄然求死,暴飲暴食,不知節制,七情六慾,心猿意馬,種種弊端,即是人心古怪處。

    人心之複雜,便是聖人仙人都不敢自認看透。

    崔瀺在小鎮為何會輸,便是例子。

    循著這條心路,陳平安的心境便很明瞭,差點害死了劉羨陽,是我陳平安的錯,所以我死了就死了,講完自己那點對方都不願意聽的道理,一了百了。

    哪怕是龍窯娘娘腔男子的死,陳平安只是因為沒有答應那個男人收下胭脂盒。

    陳平安還是覺得自己在“錯”。

    而那些連娘娘腔男子臨死之前,都要說陳平安你是一個好人的蓋棺定論,陳平安會不知不覺忽略掉。

    齊靜春願意在小巷與他對揖,但是陳平安還是隻記住了劍靈所謂的“齊先生在賭,賭那萬分之一”,至於為何齊先生為何願意相信他,不是對這個世界失望到底,陳平安反而從未想過。

    當一個人真正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看過高聳入雲的大山,蜿蜒無盡頭的江河,看過了那些無比高遠的壯闊景象,甚至可能是看過那些讀書人的風流,那些象徵著一國威嚴的衙門、官服,看過了人生無常的生老病死,看過了看似壯烈實則冷血的鐵騎陣陣,看過了昔日的朋友變得陌生,愈行愈遠而無可奈何,看過了父母逐漸老去、你卻始終無法挽留……

    於是一個人在某一刻,往往就會突然覺得自己很渺小。

    這種感覺,大

    概就是孤單。

    悲傷很難感同身受,快樂的分享總是一閃而逝,人生只是一場場告別……

    陳平安對這個世界,其實充滿了畏懼。

    劉羨陽,李寶瓶,顧璨都不會像陳平安這樣。

    顧璨會一門心思想著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