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一百六十五章 如果陳平安在這裡

    一路上很熱鬧,熱鬧得耐心如陳平安這麼好的人,都覺得耳朵沒個清淨。

    這一切歸功於那個比崔瀺還話癆的青衣小童。

    一大兩小,初冬時分,已經結伴同行半旬時光,三人緩緩行走在蕭索寒冷的官道旁,青衣小童又開始糾纏陳平安,“到了龍泉縣老爺家裡,能不能不要讓我做那掃地鋪床的雜役夥計啊?有些丟面子,若是不小心傳回州城這邊,能給他們笑話幾百年,怎麼給那幫妖怪水鬼當大哥?老爺你是不知道,我在這兒,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提起我的大名,誰都要伸出大拇指,頂呱呱!”

    陳平安假裝聽不見,因為他知道只要接話,那就是一場災難了。

    青衣小童自顧自說道:“老爺若是不信,老爺可以問那傻妞兒,便是州城內的達官顯貴,一樣對我奉若神明,也就那位藩邸在城裡的王爺,架子大一些,對我只能算是客客氣氣,不夠熱絡。不過跟我兄弟關係還不錯,經常一起快活。老爺你也真是的,為何不順道去我家坐坐?甚至還要我一聲招呼都不許打,要不然不是我吹牛,定然給老爺你一個鑼鼓喧天、江水沸騰的隆重儀式!”

    通過私底下跟粉裙女童的閒聊,陳平安大致瞭解這條江水大蛇的脾性。

    做事情很衝動,經常被水神推出來擋災,好些個轟動黃庭國朝野的禍事,明明跟他不沾邊,水神用言語激將法幾句,便都是他傻乎乎扛下來的,還自覺英雄氣概,有一趟被靈韻派的一位太上長老追殺,逃了兩千多里路。當時靦腆的小丫頭,聊到這裡,難得吐露心扉,說如果就這麼不回來,倒也好了。

    陳平安見他又要吹噓當年的豐功偉績,實在忍不住開口插話道:“你是真不知道那水神,把你當做了擋箭牌?還是知道了卻不在乎?”

    粉裙女童深以為然,偷偷點頭。

    青衣小童不敢跟陳平安說什麼,可是眼尖地發現那小蟒的動作,冷笑道:“你一個小娘們,懂什麼兄弟義氣?”

    說到這裡,他使勁張大嘴巴,露出潔白森森的牙齒,對女童張牙舞爪道:“再唧唧歪歪,在老爺面前壞我形象,我就找個機會吃掉你!然後把你拉屎拉出來……”

    粉裙女童眼神幽怨,心想我分明什麼都沒有說啊,你就知道撿軟柿子捏!

    陳平安顛了顛揹簍,雖然崔瀺返回大隋京城書院,可他還是有些不放心,只不過陳平安知道除了擔心,自己也做不了什麼。

    陳平安抬起雙手,呵了口氣,抬頭看了眼天色。

    冬天了。

    就是不知道今年什麼時候會下雪,爭取過年前回到小鎮。如果實在趕不及,就先放一放走樁,多練習劍爐立樁便是,可以讓那青衣小童變出水蛇真身,路線儘量揀選人煙罕至的荒郊野嶺。

    那一小塊不知齊先生從何處切割下來的斬龍臺,陳平安留給了李寶瓶。目盲老道人贈送的《搜山圖》,送給了林守一。

    但其實陳平安的家當仍是不少,只不過不佔地方而已,如今不需要照顧那些孩子的求學,揹簍裡顯得有些空空蕩蕩,反而讓陳平安不太適應。

    阿良當時棋墩山,將土地爺魏檗給打劫了一番,最後陳平安拿到一顆乾癟枯萎的金色蓮花種子,是所有人挑剩下的,至今不知有什麼用處。

    槐木劍裡住著一位香火小人,在那座州城現身後,又躲起來不見人了。

    給三人做過了綠竹書箱,還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竹片,陳平安有事沒事就練習刻字,記錄下自己覺得有學問的那些個名言警句。

    有幾本書,是文聖老先生當時親自挑選的。

    一根自己雕琢文字的白玉簪子,陳平安在大隋京城曾經別上髮髻,如今又摘掉了,小心翼翼珍藏起來。崔瀺一起離開京城後,說過真正值錢的,其實是那個木盒,不過陳平安當時連同三支簪子一起留給李寶瓶了,對此陳平安當然不會覺得心疼。

    一對山水印,還有那枚意義重大的“靜心得意”印。

    以及陸姓年輕道長,寫有藥方的那幾張紙,為了練字的關係,陳平安依然會時不時拿出來翻翻看看。

    至於那塊長得像是銀錠的小劍胚,據說跟中土神洲的穗山有關,異常雪亮,夜間光可照人。

    不過如今揹簍裡,有些東西是陳平安沒有想到的。

    除了崔瀺不知何時寫好放入揹簍的一封信,還有兩幅春聯,一個福字。崔瀺再信上說這是學生的一點心意,還望先生笑納,放心,字就只是字,沒有算計。

    以此可見,崔瀺不但早就想好了要返回大隋京城,甚至連他陳平安會下定決心,他這個學生都已經算準。

    對此陳平安是有些後怕的,只是一樣沒辦法說什麼。

    除此之外,揹簍裡還有兩幅字帖,《青山綠水帖》,內容也寫得文縐縐的,這幅字帖寫得比較正兒八經,還有一幅就很符合崔瀺的荒誕性格了,叫《先生請多放點油鹽帖》,全是在埋怨陳平安的摳門吝嗇。

    字寫得……陳平安說不上門道,就是覺得確實好,賞心悅目,光是看著字帖,就像站在那條行雲流水巷。

    一路上,青衣小童繼續絮絮叨叨,完全不知疲倦。

    粉裙女童就乖巧地跟在陳平安身後,還揹著崔瀺的那個書箱,不管陳平安怎麼勸說,小丫頭就是死活不敢將任何一樣東西,放入他揹簍裡。

    陳平安回頭一想,記起她是不知活了幾百年的火蟒,又不是李寶瓶,不會累的。

    一想到這個,少年就恨不得轉頭走上一步,就能夠直接走到新山崖書院的學塾外,他站在牆角那邊,看著李寶瓶他們高高興興聽著先生講課,沒有受人欺負,過得很好,讓他陳平安知道哪怕自己不在他們身邊了,也過得很好,更好。

    陳平安深呼吸一口氣,開始默默走樁。

    ————

    新山崖書院,如今成了大隋京城茶餘飯後的重要談資,幾乎所有世族豪閥都在議論此事,隔岸觀火,極有意思。當然身處風波之中的那幾個家族,絕對不會覺得有趣。比如楠溪楚家,京城上柱國韓府,還有懷遠侯府,這些個家族的老人們就都心情不太好,每天上朝的時候,一個個臉上烏雲密佈。

    大隋重文不抑武,可武人在朝野上下,到底還是不如文人雅士吃香。

    大隋的言官清貴且勢大,最近朝堂上很熱鬧,御史臺和六科給事中們,各抒己見,紛紛就書院學子打架一事,各自站隊,言語措辭那是一點不客氣,既有為韓老上柱國、懷遠侯爺那幾位打抱不平的,說那些個外鄉學子出手狠辣,沒有半點文人風雅,也有抨擊這些黃紫公卿們管教無方,那些從大驪龍泉遠道而來的孩子並無過錯,總不能讓人欺負了還不還手吧。然後就又有前者反駁,怎麼叫欺負了,讀書人之間的言語爭論,再平常不過,如何上綱上線到欺負二字?為此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舉例歷史上那些個著名辯論,少不得要順帶推崇幾句南澗國的清談之風,後者亦是不願服輸,針鋒相對,一一駁斥。

    這樁引來無數矚目的京城風波,起始於書院一間學舍四個孩子間的爭執,後來一個名叫李寶瓶的外鄉小姑娘,手持利器打傷了人,其中被揍的一個孩子剛好是懷遠侯爺的寶貝兒子,而懷遠侯與楠溪楚家是親家,楚家的嫡長孫是這一屆書院的翹楚,十六歲,素有神童美譽,是大隋公認的君子之器。

    這位長大後不負眾望的楚氏長孫,聽說後並未第一時間露面,但是他的兩個書院同窗好友,韓老上柱國的幼孫,以及大隋地方膏腴華族的一位年輕人,去找那個小姑娘的麻煩,當然不會動手,但是出言不遜是確有其事,湊巧給小姑娘的同鄉林守一撞見,一來二去,就捲起袖子大打了一架。

    兩人哪裡是大儒董靜得意弟子的對手,被打得屁滾尿流,悽慘無比,這下子同樣被視為“修道美玉”的楚氏長孫,沒辦法坐視不理,找到林守一,這場架打得十分精彩,一個拿上了祖傳法器雲雷琴,以大練氣士蒐集而來的閃電,以秘法煉製成為琴絃,每當撫琴,雷聲滾滾,氣勢非凡。而已經在大隋京城名聲鵲起的外鄉少年林守一,同樣表現不俗,一手浩然正大的五雷正法,同樣是三境修為,哪怕面對擁有上品法器的楚氏俊彥,雖然稍顯下風,可依然打得頗有章法,一鳴驚人。

    據說這場意氣之爭的鬥法,甚至驚動了大儒董靜和一幫聞訊趕去的老夫子,遠遠觀戰,既是湊熱鬧,又是防止出現意外。

    最後的結果,是楚氏長孫不惜崩斷了一根雷電琴絃,林守一受到滿身輕傷,不重,卻皮開肉綻,吃足了苦頭。

    其實書院內部亦有陣營之分,皇帝陛下親臨書院的時候,雖然並未親見那麼大的陣仗,但是御賜重物給那些外鄉人,之後書院夫

    子先生們明顯極為關注那些人的功課,這自然會讓大隋本土學子心中憋屈,而當初追隨副山主茅小冬從大驪舊書院遷徙而來的學生,估計是在異國他鄉的求學生涯,同樣受了不少氣,所以除去屈指可數的幾人,絕大多數義無反顧地站在了林守一李寶瓶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