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九百四十四章 何謂算計

    “知道禮聖最後為何終究不成嗎?”

    “是看到了某種弊端?”

    “比如?”

    陳平安思量片刻,回答道:“類似一艘跨洲渡船的營造?”

    過於精巧之物,環環相扣之種種細微疊加而成的某個龐然大物,看似堅固,實則不然。

    小時候在那神仙墳,遠遠看著看同齡人玩耍,曾經親眼看到一隻被人掰斷條腿的螞蚱,依舊能夠在草叢間蹦跳逃竄,孩子就會感到很奇怪,為什麼人反而做不到。後來等到少年走出家鄉,開始遠遊,才知道山水神祇,和那修道之人的山上的神仙,好像是一樣可以的。再後來,就像左師兄所認為的那個觀點,“山上修士已經非人”,最終等到陳平安親手接觸渡船建造一事,才算有了個確切答案。

    至聖先師微笑道:“難怪老秀才逢人就誇你,尾巴翹上天去。”

    陳平安神色古怪,自家先生,被至聖先師稱呼為老秀才,總覺得有點奇怪。

    事實上,與自家先生關係好的山巔大修士,也都習慣稱呼文聖為老秀才,用先生的話說,就是不奇怪,半點不彆扭。被人喊一聲老秀才,輩分就上去了嘛,白佔便宜,就跟喝了一壺不花錢的酒水,何樂不為?就像禮聖經常被稱呼為小夫子,多好的綽號,永遠年輕啊。

    至聖先師說道:“喝酒一事,還是要節制幾分的。”

    青同心裡偷著樂,其實早就想用至聖先師的一句聖賢教誨,“不為酒困”,來“諷諫”年輕隱官了。

    需知至聖先師可是將此事與那其餘三件大事並列的,故而屬於為人醇正的大節問題之一,若是誰飲酒成癖,爛醉如泥,是一件德行有虧的大事。

    只是陪著“陳平安”走了一趟雲杪、魏紫這雙仙人道侶的九真仙館,青同就再不敢與一位魔道巨擘說這些儒家禮數了。

    陳平安猶豫了一下,沒有如何信誓旦旦,言之鑿鑿,只是說道:“爭取。”

    青同有點佩服這個年輕隱官了,在至聖先師這邊,你還委屈上了?

    至聖先師問道:“看過那麼多書,有特別喜歡和極其厭惡的語句嗎?”

    陳平安點頭道:“當然。”

    “挑幾句竹簡之外的說。”

    “只說最近翻書所見,特別喜歡的,有《豐樂亭記》一篇中的‘幸生無事之時也’。還有那首《已酉山行書所見》,一句‘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才知道原來不只會金戈鐵馬大槍大戟之語,也非貧家子夢中攫得黃金之言,所以晚輩翻書時一見鍾情。至於不喜歡的,也有不少,稱得上極不喜歡的,就只有那句‘看人獲稻午風涼’,在我看來,這種所謂的風雅恬適,就是全無心肝。”

    至聖先師笑呵呵道:“如果沒記錯,好像此語出自蘇子門下的某位大文豪啊,是蘇子的最得意門生之一。”

    呂喦輕拍欄杆,忍不住笑出聲。

    此人出身修水黃氏,是出了名的書香門第、耕讀傳家,一等一的詩書世家,家族書香綿延極久,直至此人,可謂文運鼎盛,之後開枝散葉,亦是口碑風評極好。

    青同臉色凝重,只覺得你陳平安不該在至聖先師這邊,如此言語無忌的。

    陳平安笑著說道:“就只是針對這句話,不針對人作詩之人。何況就算這位前輩聽了去,以他的胸襟,估計也就是一笑置之。就像我年少時極喜歡‘汗滴禾下土’一語,以及那句‘驅雷擊電除奸邪’,至於作詩之人嘛,不也就是那樣了。故而人是人,言語是言語,作不同觀,不可以偏概全。”

    至聖先師微笑道:“不愧是老秀才的關門弟子,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好像正說反說,好話壞話,道理都是你們的。”

    陳平安就想起一事,試探性說道:“名家思辨術,容易陷入一味詭辯的泥沼,自詡名士的玄言清談,更是不可取,但是我覺得,文廟書院這邊,可以讓儒生適當接觸和研習佛家的因明學,還有老觀主的脈絡學說。”

    “比如?你總得舉個例子,才能說服我吧?”

    “比如‘讀書到底有沒有用’一事。”

    至聖先師會心一笑,擺擺手,“你想要說的大致意思,我已經知道了,不過這個話題,你可以再打磨一番,留到夜航船那座無用城去說,去與人爭辯。”

    至聖先師轉頭說道:“青同道友,畏強者凌弱,媚上者欺下,很難有例外之人事。你要是沒有與強者心平氣和說道理的心氣,就定然會對弱者容易失去耐心。”

    “就像站在你身邊的陳平安,不是當了劍氣長城的末代隱官,今天才能與我這個往常只能掛在文廟牆壁上的老人,如此言語坦誠。要知道當年老秀才,主動開口要收他當學生,陳平安也是婉拒了的。所以這裡邊的先後順序,不能混淆了,既然如今文聖一脈學問已經解禁,以後老秀才的那幾本著作,青同道友要是不那麼忙,修道之餘,還是可以多翻翻的。”

    青同只得繼續開口承諾,一定會悉心鑽研文聖學問。

    老秀才的那些著作,青同當然早就翻過,沒上心罷了。

    陳平安冷不丁說道:“至聖先師,青同其實想問一事,‘我為何要對弱者有耐心。’”

    “一來我青同如今已經是強者。何況我青同在弱者時,也不見強者對我如何有耐心。”

    “所以青同想問一個圖什麼,憑什麼。”

    青同臉色劇變,只是稍稍穩住道心,心情複雜,點頭道:“確實是青同心中所想。”

    非但沒有埋怨年輕隱官的多嘴,青同反而有幾分如釋重負。對,我就是這麼想的,若是惹來至聖先師的心中不快,該如何便如何,也還是我青同心中所想。

    至聖先師微笑道:“築牆架樑要自建,更梁換柱亦同理。若是覺得自己當下屋舍,已經足夠遮風擋雨,住著很舒適愜意了,只要不會一門心思想著去拆了鄰居家的屋子,來擴大自家地盤規模,那麼就算不曉得一個圖什麼憑什麼,我看問題不大。”

    到底不是一位儒家門生,那就不必以聖賢準範去苛求這位青同道友了。

    青同鬆了一大口氣,看樣子自己是不會被至聖先師追責了。

    結果發現陳平安在朝自己使勁使眼色,青同如墜雲霧,一下子便糾結死了。

    問題是我不知道至聖先師還有啥深遠用意,也不曉得你想要讓我到底問個啥啊。

    別暗示啊,給點明示,行不行?!

    陳平安只得硬著頭皮以心聲說道:“與至聖先師多聊幾句,只要心誠,是那心裡話,有問題就問,有任何想不通的地方就說,隨便你聊什麼都行。”

    老子要不是看在你在黃粱派那邊用了個“仙都山客卿”的身份,以及在這鎮妖樓,見你當那萬年包袱齋,也算勤勉,咱倆可算半個同道中人了,何況先前在陸沉那邊,你也不曾胳膊肘往外拐,否則你看我願不願意幫你牽線搭橋。筆趣庫

    三教祖師選擇主動散道,是不容更改的既定之事,那麼今天至聖先師每與你說一個道理,無論大小,不管深淺,每多說一句話,幾個字,就都是一場你青同自己憑本事自求而來的機緣。在至聖先師這邊,只要是誠心正意的言行舉止,你青同又有什麼可難為情的,至聖先師豈會吝嗇指點你幾句修行事,退一萬步說,至聖先師是會罵你還是會打你啊?

    你倒好,是裝傻還是真傻啊?

    至聖先師笑道:“行了行了,你就別為難青同道友了,一根筋埋頭修行,也沒什麼不好的。”

    文聖一脈的嫡傳弟子,一個個的,記仇是真記仇,護短也是真護短。

    呂喦調侃道:“心思單純,也該有一些心思單純的問題才對。可惜了。”

    至聖先師說道:“人之天性,不可過早拗扭,但是又不可不知道與理,只是具體落實在教化一事上邊,也絕不可太過生硬。”

    “在你的弟子裴錢和學生曹晴朗那邊,就做得很好。”

    “陳平安,你自己要小心某個前車之鑑,不要成為那種人,最終遭受一場君子之誅,不然到時候就不止是鄒子等著你犯錯,還會有禮聖來幫你糾錯了。”

    “記住了。”

    因為陳平安知道至聖先師在說誰,是被至聖先師親手誅殺之人,此人此事,在數座天下,都是一樁不小的公案。

    “但是你的傳道授業解惑,有個不小的問題。陳平安,你知道在哪裡嗎?”

    “容易太像我。”

    就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至聖先師搖搖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走了一遭書簡湖,讓你怕了,畏手畏腳,好些個道理,在你心宅四處碰壁,相互掐架。雖說道理碰壁的悶聲悶響即是良知。但是如你這般喜歡捫心自問,就太過了,一直用道理磨礪道心,雖說我知道你的難處,有自己的長遠打算,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天,一個不小心,是會出大問題的,屆時鄒子可就要來一句氣死人的‘不出所料,果然如此’了。”

    陳平安說道:“我會小心再小心的。”

    呂喦突然說道:“既然至聖先師都在這裡了,就不問問看,你自以為出乎私心以報私仇,到底可行不可行,此生必須要做之事,對錯如何?反正如今至聖先師,打定主意撒手不管‘天下事’了,想必也不會攔阻你,可要說至聖先師都認可了,豈不是更加心安?”

    在黃粱派祖山那邊,在與李槐分別之前,陳平安算是第一次以小師叔的身份,留給了李槐一份課業。

    是讓李槐思考一個問題。

    假設你李槐是一個遊俠,有天路過某地,遇到了一個在當地為非作歹、惡貫滿盈的人,遊俠深夜潛入,將其打殺了就此離去。

    而這個人的家族中,有個原本應該飽讀詩書、去參加科舉的兒子,從此心性大變,一輩子的追求,就是與這個遊俠復仇,從一個原本心性尚可的讀書種子,甚至將來有希望變成一個造福一方的好官,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在報仇路上絕不回頭的執拗之人,在之後數十年間,犯下諸多罪業,一直在濫殺無辜,勝過父親作為何止十倍百倍,直到他找到那個過路遊俠報仇……

    陳平安給了李槐三個小問題,第一,這些因果,與這位被矇在鼓裡的遊俠有無關係?第二,如果遊俠可以事先知道會出現後續所有事,還要不要殺那讀書種子的父親,或是那晚就乾脆將那讀書種子一併殺死?第三,你李槐要是那個遊俠,在面對復仇之人,有兩個選擇,一種選擇是自己認錯,對方就此收手,另外一種選擇,是你不認錯,那個昔年的讀書種子大仇得報之後,就會繼續一直殺人,那麼你要不要與他認錯?

    李槐當時問了一問題,遊俠能不能在行俠仗義剷除惡人之後,就留在當地不走了。

    陳平安搖頭說不行,要麼你就得直接面對第二個問題,沒有任何其它的選擇餘地。

    李槐頭疼得不行,陳平安就說可以慢慢想。

    不過在呂喦看來,陳平安給李槐的這個難題,與陳平安自身處境,當然是兩回事了,不能相提並論。

    至聖先師大笑起來,“我們都是讀書人,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不言不語,事蹟即理。”

    “歸根結底,無非是糾結一事,我們心中,真正說服自己的道理,到底有無道理,是否稱得上天經地義。”

    說到這裡,至聖先師搖頭道:“陳平安,你只是像劍修,太不像我們儒生了。”

    青同都有點擔心陳平安了。

    這句話,分量可不輕!

    關鍵還是至聖先師親口說的!

    至聖先師一手負後,一手輕輕按住欄杆,“要不是當時這件事影響極其深遠,道祖離開

    了蓮花小洞天,還拉上了另外那位,邀請我去那邊商議那場萬年之約,齊靜春自己又下定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