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哪兒了 作品

第558章 頭條號

  好多人刷著社交網絡,偶然看到一行非常偏見的文章,立馬就會點進去。

  “來,讓我瞅瞅是怎麼回事。”

  然後文章看到一半,引到下載頁就會跳出,想看下一半,那麼你就需要下載了!

  這種用戶裂變,也是今夜頭條的用戶量飛速上漲的主要原因。

  這一招在後多年以後看並不新鮮,甚至都快要被很多的互聯網企業用爛了。

  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才剛開始了一年,生態鏈都還沒完全建立的時候,這種裂變套路就很騷了。

  呂志川試了試一鍵分享,把關於如何哄女人開心的帖子轉發到了自己的微博,然後就懂了。

  “這是在靠著社交矩陣來孵化自己的產品,靠一個用戶,拉動更多的用戶。”

  “嗯,但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它的日活高的嚇人……”

  “?”

  昨天晚上從飯店回來之後,賀曉鵬看到今夜頭條的日活曲線和新增曲線幾乎一致的時候,還以為數據錯了。

  伱一款軟件的內容再牛,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這他媽簡直見了鬼了。

  然後賀曉鵬就把今夜頭條下載了回來,狂刷了一夜,終於意識到了真正的問題在哪兒。

  ,主打的就是多維度信息流,就像吃蘋果皮致癌和不吃蘋果皮沒營養一樣,很多時間都有不同的說法。

  換個角度來說,這個地方的新聞和主流新聞應用不同在於,這裡的新聞更“自由”。

  但那個時候的推薦是利用標籤進行匹配的,個性化推薦的精準度其實並不高。

  不過在經過了專業團隊的接手,加上長達八個多月的不斷研發和嘗試,單平臺的算法推薦已經很成熟了,而區別,也在有這一刻逐漸凸顯。

  賀驍鵬剛開始刷的時候還沒覺得有什麼,只是覺得今夜頭條的首頁推薦確實角度清奇。

  但越刷,他就越覺得不對勁兒了,媽的,為什麼都是自己愛看的。

  他甚至越刷越興奮,越刷越投入,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然後他就明白了,是創新式算法。

  今夜頭條正在開發算法,並且與傳統的互聯網搜索算法有很大的區別。

  在用戶端,他們不再匹配搜索詞,而是完全放棄了目標性,直接開始匹配用戶的瀏覽歷史。

  然後算法會根據這些瀏覽歷史去匹配相關性文章,為每個人定製更適合自己的頭條。

  十幾分鍾之後,會議室的高管紛紛放下了手機。

  屬於他們的今夜頭條,養成了。

  除了一些“大事件”新聞和“社會熱點話題”之外,每個人主頁的文章都不一樣,甚至刷新之後就會重新更換。

  呂志川也掏出了手機,和其他人的做了一次對比,發現自己的熱點推薦竟然真的專屬於自己。

  “你關心的,才是真正的頭條。”

  眾人忍不住想起了今夜頭條開屏頁的那句話,頓時明白了。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一直都以為這只是一句很牛逼的廣告詞。

  因為在團購大戰之後,很多圈子裡都在傳,說江勤給農夫山泉做過“大自然搬運工”的營銷,給“加多吉”做過怕上火“加多吉”的產品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