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鈦金 作品

第六百二四章 火燒蘇我軍

    很多的日吹,特別是吹倭島戰國時期的日吹,他們一再的強調,在倭島是沒有竹甲的,還說什麼鐵甲比竹甲便宜。

    這個怎麼可能呢?

    倭島是一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島國,鐵甲居然比竹甲還便宜,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這些爭論不去辯解,至少在飛鳥時期,也就是此時,整個倭島還是拿不出一整副鐵甲的,首先是工藝沒有到那個水平,其次是資源的匱乏。

    竹甲在此時是一種可以得到的比較好的防禦的鎧甲。

    很多日吹都認為竹甲是中國人自嗨說出來的,說什麼竹甲本身在戰場上有著非常微妙的地位。在生產和維修上,竹甲比鐵和皮甲更復雜、更麻煩。畢竟,竹子本身需要通過切割和拋光來製造盔甲,然後再將它們縫合在一起。與金屬甲和皮甲相比,竹甲更容易發黴,因此需要連續除黴。

    最重要的問題是竹片本身的強度。乾燥的竹片不僅比皮革的彈性差,而且比金屬盔甲的彈性還要小得多。因此,如果你想達到和皮甲一樣的防禦效果,那麼單獨的竹子盔甲應該更厚,因此重量也會更重。

    但是事實是,根據竹甲記錄.《太平御覽·楯下》中,記載“劉義慶《世說》曰:魏武徵袁本初,治裝餘有數十斛竹片,鹹長數寸。眾雲並不堪用,正令燒除。太祖意甚惜,思所以用之。謂可以為竹甲盾,而未顯其言。”

    還有趙吉士記載在《寄園寄所寄》中“又選蛇山兵千人,與月空合為一枝,密催皮工造皮甲,竹工造毛竹甲。皮甲在內,竹甲在外”

    這些記錄都證明了竹甲的存在,一個物資匱乏的島國,能有多少動物的皮甲,再加上工藝落後,又能製作出什麼樣的鐵甲,甚至是鋼甲?

    .............................

    “他們居然都有鎧甲?”李戰微微一個詫異。

    而等李戰說完之後,一邊的肥前一付連忙道:“殿下...那些鎧甲多為竹甲,裡面是皮甲,並不是和殿下所著的鋼甲一樣。”

    說完,肥前一付得意的抖了抖自己身上的步人甲,由於肥前一付嚮導有功,李戰賜了肥前一付一身步人甲,一副克敵弓和一把馬刀...!

    李戰的賞賜讓肥前一付激動不已,那一身步人甲,肥前一付睡覺都不想脫。

    “哦...是竹甲?”李戰忽然想到了一個典故,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典故的名字叫火燒藤甲兵。

    劉備死後,諸葛亮南方蠻夷經常襲擾蜀國邊境,諸葛亮為了能夠安心北伐,於是率軍南征,趙雲建議不可武力使南蠻屈服,應當讓他們心悅誠服。

    所以諸葛亮採取七擒七放的策略,最終也取得了南蠻孟獲的折服,發誓永不再謀反。然而在最後一次擒獲孟獲之時,諸葛亮曾火燒孟獲所邀請的烏戈國三萬藤甲兵,諸葛亮本人也痛心疾首,並且仰天長嘆,死傷無數,必損陽壽。

    這藤甲兵不是孟獲的,是最後一次孟獲自知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向烏戈國借三萬藤甲兵前來助戰。藤甲兵刀槍不入,進攻防守都很有策略,累的時候還可以將藤甲脫下來,放在水中,士兵坐在上面順流而下。因此藤甲兵讓諸葛亮折損了很多人馬。諸葛亮心生一計,讓魏延連敗十五陣,丟棄了很多營寨,終於把藤甲兵引入山谷。

    諸葛亮放過縱燒,由於藤甲極其容易燃燒,有沒有水源,燃燒時幾乎沒有辦法脫下來,於是三萬藤甲並在山谷中哭天搶地,痛苦掙扎,死壯慘烈,無一人生還,第二天惡臭難當,可以說諸葛亮的手段真的是惡劣。

    為什麼會想都這個典故,那是因為李戰此時的腦中也對竹甲有了一絲想法,如果是等一下,李戰用石弩拋射猛火油罐,跟著點火,竹甲沾染上猛火油,那麼火勢將會一發不可收拾。

    別說是五千人,就是五萬人也能燒得乾乾淨淨。

    只是這種做法有些殘忍,李戰微微有些猶豫,不過,就在此時下面有人來傳話了,只見一位騎著小矮馬的倭島人扛著一個蘇我馬子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