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作品

第221章 名將團隊

  “如爾等這般,跟隨胡虜,肆虐幽燕,戮殺漢民,本當罪死!”馬全義上前一步,虎目神采懾人,朗聲道:“念爾等身不由己,或免一死。今有聖天子,為雪漢家二十年之恥,興師伐遼,提兵百萬,北上擊賊,必欲收復關山,破亡其軍。詔下之日,三軍將士,歡呼踴躍,燕趙豪傑,慷慨影從,四方誌士,無不昂首北望,殷殷以盼王師告捷。

  天軍之來,如泰山壓卵,勢若洪流,漢家兒郎振奮武功,胡人猶能猖獗幾時?你們這些舊地遺民,不趁早改旗易幟,改邪歸正,棄遼歸漢,難道還欲為契丹人賣命,至死無葬身之所的境地嗎?”

  馬全義這番話,實則已經給這些漢族軍官指出了明路,只有歸順大漢,並戴罪立功,才有活路。而這些漢族軍官,當然領會到了,當即拜倒,表示願意棄暗投明,重歸大漢,為漢軍效力。

  馬全義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當即安排他們回俘虜營,勸告偽軍,安撫軍心,勉以歸誠之意。並贈醫施藥,調撥一部分糧食與他們,同時把軍中的幾名宣慰郎官遣入其營,進行思想改造。

  “馬將軍,這些俘虜,能相信嗎?”處理好收降事宜,三名漢將於堂間議事,馬仁瑀不由問道,言語中表示懷疑。

  “小馬將軍有何看法?”

  在大漢軍中,馬仁瑀“小馬將軍”的名號已經闖出來了,又有馬全義這個老馬在,是故被這樣稱呼,馬仁瑀倒也沒覺得被小看。

  迎著馬全義的目光,馬仁瑀說道:“這些降軍雖屬漢人,但終究長期在契丹治下,多受胡風影響,且其家小仍在遼軍治下,今雖戰敗受俘,若說他們因此而歸心,為大漢盡忠,我不信!”

  聞之,馬全義不由笑道:“小馬將軍不僅英勇善戰,膽略過人,還頗有見識啊!”

  在邊上,李漢瓊則保持著他的麻木臉,聲音從容得有些冷淡,道:“既然投降了,可就由不得他們了。對這些俘虜,可區別對待,灤平營籍的人,可收容入軍,補充損失,日後東進,可為先驅。至於遼東籍者,暫作勞役安排。”

  李漢瓊也是這些年,漢軍中的後起之秀,如今也才三十出頭,身體強健魁梧,氣力驚人,驍果菁英,為人嚴肅,性格麻木而剛強,極為善戰。

  看著李漢瓊漠然的神情情,馬全義有些感慨,說句大不敬的話,這性格表現,有些像少年期的乾祐皇帝。

  馬全義則道:“陛下曾說過,遼國治下,有幾十萬的漢人,如能引其反正,復為大漢效力,於遼國而言,就是極大的打擊。此次,我們收降雖只這千五百人,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只要善加處置,所起的效果,將難以估量。

  有這些人做榜樣,此後作戰,契丹人不敢全信屬下漢卒,而漢卒也不會再拼死為其效力。似王璘這樣的本地豪強,就是明證,遼國諸族之間,人心終究難齊啊!”

  勇猛固然是馬全義一直以來的素質,但除此之外,他還會動腦,早年追隨劉承祐,屢屢在軍略上出言畫策,從那時候起,劉承祐就知道,這是個可塑性很強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