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螺螄雞的陸凡兄 作品

第840章 長安新醫改 全國矚目

  城鄉居民普通門診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在原有基礎上提高300元,達到每人每年600元,範圍由鄉村兩級定點醫療機構擴大到全市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的所有定點醫療機構。

  其實,今天這個新聞發佈會是我主動要求參加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請大家信任市委、市政府徹底解決長安市‘看病難、看病貴’的信心和決心!

  醫改新政前,我一直有個擔心,就是‘扎堆看病’,大醫院患者短時間內一定人滿為患,可能有些患者為了等醫療新政甚至耽誤了病情,這些我能感同身受,非常理解大家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渴求。目前,長安市三級醫院42個、床位數42172張,排名全國第五;百強醫院數量5個,位列全國第五。但是根據預估,一定無法滿足廣大市民的需求,被抑制的診療需求迅速釋放,全市大量患者集中湧向三級醫院就醫,沒有按照分級診療的規律,做到‘小病常見病在基層診治,大病在縣區級醫院治療,重病轉診到大醫院’;同時,還有很多患者沒有按照分時段預約掛號的時間就診,而是提前來到醫院,造成大醫院人員聚集,必然會排不上隊、掛不上號,浪費時間就不說了,耽誤了病情的最佳治療時間最令人痛心疾首!

  為有效解決這種現象,在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就醫質量和診療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要求,全市醫療服務機構要重點做到‘七個加強’,確保醫療安全:

  一是加強分級診療病種管理。組織相關專家制定了256種縣區級醫院分級診療病種和49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級診療病種,要求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本級醫療機構能診療的病種原則上不得外轉;對確需上轉的患者,由轉出醫療機構出具轉診單和患者知情同意書,優先轉診到醫聯體上級醫療機構。

  二是加強就診轉診制度落實。除危急重症患者外,凡符合分級診療病種診斷的患者,原則上在居住地或發病時所在地附近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受首次診治。一般遵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縣區級醫院、市級或省級醫院的順序轉診,上級醫院接診的患者病情穩定或進入恢復期後應及時向下轉診。

  三是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要建立上級醫療機構與基層醫療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和對口支援關係,帶動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穩步提升,引導群眾基層首診。

  四是加強雙向轉診機制規範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之間要密切協作,依託醫療聯合體、對口支援等形式,形成雙向轉診渠道,為基層轉診患者預留就醫空間。

  五是加強基層慢性病診療服務。明確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職責定位,加強協作配合,實行分級服務、分級管理,落實基層慢性病聯合門診和慢性病長處方制度,開展線上藥品配送。

  六是加強信息化技術建設應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全部實施網上預約掛號、預約檢查、遠程醫療,引導患者就近就醫、分時段就醫。二、三級醫療機構要通過互聯網向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圖診斷、遠程培訓等服務,推進實施‘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