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生活艱難尋陽光(第二更)

    一個人接觸的圈子很重要,尤其是生活中的,別人笑臉多,自己也笑容滿面。

    換成一圈人唉聲嘆氣,自己鬧心。

    若與一群精神類疾病患者在一起,自己是不是總得強調,我不是精神病,我真不是,他們是。

    然後聽到旁邊好幾個患者說:我不是精神病,我真不是,他們才是。

    那麼自己究竟是,還是不是?

    李隆基不瞭解精神病院的問題,他在分析李家莊子的情況。

    “易弟,莊戶們咋總是高興?”李隆基用搖籃搖晃著包兒。

    “因為有對比,比外面的人日子過得好,還有盼頭。

    社會壓力小,物質方面不愁,又有莊子的制度管理。

    其中管理最重要,一個莊子有了優越感,更願意接受管理。

    一個國家百姓有了優越感,更會擁護政權。

    三哥你看家庭,夫妻之間如果對生活有盼頭,相互鼓勵和安慰,這個家庭日子就好。

    如果丈夫和妻子,有一方長時間給另一方一種壓抑的感覺。

    抱怨、埋怨、冷暴力、語言暴力,甚至一般情況下男人動手打女人,個別情況女人打男人。

    這個人家保證比不上前者,不管是經濟,還是社會交流的圈子,甚至孩子的生長學習。”

    李易躺在搖椅上說,這是他的義務與責任,給陛下諫言,推動大唐社會向好的一面發展。

    說話間他抬腿阻止李隆基繼續搖包兒,包兒已經睡著了,你還晃他作甚?

    他示意宮女把搖籃推遠一點,儘量別被大人的說話聲影響。

    莊子裡有規矩,孩子睡覺的時候,不準讓孩子聽到大人說話的聲音,距離把握好。

    別的地方孩子睡覺,大人跟串門的鄰居聊天,哇啦哇啦的家長裡短。

    孩子睡得正舒服呢,尤其是午覺,被吵醒。

    孩子小,自己都不清楚為什麼,就是特別煩躁,還有點害怕,哭。

    大人過來抱著哄,邊哄邊大聲跟鄰居說:這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兒,魔怔了,睡得好好的就哭。

    鄰居大聲說:你給孩子喝硃砂,可好用了,那誰家的誰就是,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