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936章 阻無所阻則開放(第二更)




    他說起另一個事情,證明孩子們喜歡玩兒。



    “這槍的彈簧力量不大,打石子的話,告訴孩子不準對著人,怕打到眼睛上。”



    李易其實不覺得孩子用這樣的槍會增加傷害。



    孩子還有丟石子的、製作小弓箭的,當然,弓箭孩子們明白不可以對著人射。



    “畢構的意思是讓你列一個清單,哪樣東西不教給倭國、什麼東西不可以帶出去。”



    李成器一起看的信,問一下。



    李易皺眉頭,他比較糾結,大唐的海上封鎖不行。



    別說大唐,他那時還是有船隻在海上偷渡、走私。



    海岸線長,需要管理的地方太大,另外漁民會在近海打漁。



    小漁船沒有編號,沒有定位系統,大唐沒有雷達。



    “不去管藥材,倭國人想運,自己收集。越是限制他們,他們越覺得東西好。”



    李易放棄阻攔,敞開,由倭國人自己操作。



    李成器同樣想到此點:“只能這般,大唐有了好東西,別人全覬覦。”



    他相信軌道、輪船、雪橇,倭國都會學。



    “易弟,倭國的河流多不多?”李成器想到輪船,打聽倭國的水系。



    李易點頭:“小河多,許多河流短,水流急,因為山多,輪船其實很適合在上面往來,逆流可行。”



    “他們會製造很多輪船?”李成器不捨得。



    “不會,他們窮,奴隸多,一個個勢力也多,以後有亂的時候。”李易又搖頭。



    他不認為現在的倭國能夠有大量的錢財製造輪船,運輸為什麼要在河裡?



    “倭國現在的情況和咱大唐一些偏僻的地方差不多,平城京與揚州、益州差不多,比不上京兆府。”



    李易又說起現在倭國的大概情況,對比大唐全方位落後,人口也少。



    人口密度比大唐的大,大唐許多地方無人煙。



    倭國的北海道的人就少,冬天冷,下雪,誰願意在那裡待著。



    李成器放下彈簧槍:“挺可憐。”



    “可憐?他們只要有機會就想辦法去打別人,他們的民族感很強,別看過來的使臣和交流生懂禮貌,實際上骨子裡傲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