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601章 管仲謀國莫當真(第四更)

    同時齊國還能低價把糧食賣給魯國,支撐魯國國民的日常餐飲。



    既然你齊國都這麼牛逼了,你還怎麼不直接開幹?



    想想把,齊國要那麼辦,生產力是別的國家多少倍?



    生產力背後是生產技術,生產技術在用應的時候都是帶動軍事技術。



    “啊?不行?”李成器還覺得自己看了《管子》,就能把經濟戰玩明白呢。



    “經濟戰是簡單的買賣行為推動的,卻不是簡單的買賣。要有個過程,雙方在貿易中互相得利和失利。



    綜合得利多,叫貿易順差,就是佔了別人的便宜。



    綜合得利少,叫貿易逆差,被別人給佔了便宜。



    逆差中,大量的資源流失,國力衰減,通常伴隨的是對外貨幣貶值,而對內卻通貨膨脹……”



    李易又給大哥講國與國的貿易關係。



    “資源流失,就是貿易逆差?”李成器總結一下。



    “不,如果只是出口物資而不夠買別人的物資,賬面上體現的是貿易順差。



    若我告訴他們那個地方哪有好的鐵礦和煤礦,他們大量開採。



    等賣到咱大唐,他們是資源出口性的貿易順差。



    從大唐買糧食就夠吃了,百姓的日子還能過得很好。”



    李易說的時候想到了一個小島國,賣鳥糞的,其實就是磷礦。



    曾經有一段時間,國民可有錢了。



    之前島子上的人乾瘦乾瘦的,自從有了錢,一個個都變胖了。



    後來賣差不多了,沒錢了,過慣好日子的他們一下子不適應。



    “不能說,易弟,千萬不能說,你還知道哪裡有礦,最好是在咱大唐比較靠長安的地方,你告訴我。”



    李成器知道了煤炭的好,鐵礦更不用說,怎麼可以告訴給敵人。



    “所以得我去契丹一趟,把渤海國那裡的問題順手解決了。”李易話題轉回來。



    “不行。”李成器繼續搖頭。



    先不說安全問題,去一趟需要多長時間?



    上次去河南府洛陽,長安城裡感覺沒了主心骨。



    好在去年是為了應對蝗災,今年形勢更嚴峻。



    收稅的事情,畢構一邊想著錢,一邊又拿不出來完善的操作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