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91章 經濟之道當如是(第四更)




    “如此便好。”李隆基鬆口氣,王皇后跟著放下心。



    王皇后跟著說:“叔叔,咱們能一下子把他們全滅了麼?”



    李易輕輕搖頭:“地方太大,勞民傷財。眼下大唐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把隱民給喊出來,大力發展經世濟民之道。”



    “吐蕃和黑衣大食、突騎師部,該怎般?”李隆基有疑問。



    “開邊貿,與吐蕃打,好多橋樑、棧道被毀。然,有小路可通行,咱們走私,順便拉攏吐蕃貴族和豪商一起走私。”



    李易給出主意,貿易斷了不行啊,缺騎兵和牛羊肉,還有藏地的藥材。



    李隆基很自然地問:“賣東西給他們,豈不是幫他們?”



    “一國一地,產出有限。未有新法叫地增產、養殖增加,每賣東西過去,那邊自然要減少物產。



    糧食是根本,我們賣其他的東西過去,換吃食回來,吐蕃缺吃食。



    如醬油,三哥你我各為一國,你國中種大豆,一斗五百錢,我買來做醬油,賣一斤給你,換你一斗大豆,我所用大豆不足半升。二十倍差價。”



    李易舉個簡單的例子。



    李隆基瞬間明白:“好,正該如此。”



    王皇后在旁邊說:“換來換去,就把我家三郎的大豆都換到叔叔你手裡去了,雙方軍力相差不大,三郎麻煩了。”



    李易頷首,對,這就是貿易順差逆差的關係,涉及到了技術因素在其中。



    “走私,走私好。”李隆基堂堂一國皇帝,準備玩走私,他知道吐蕃缺什麼,首先是茶葉。



    用茶葉找人走私過來,換馬了、羊了回來。



    其次是絲綢,吐蕃有錢的人想要。



    ***



    另一頭,裴耀卿坐在主位上,聽著一個個有才之士在那吟詩論賦。



    大家提前準備好了文章,拿過來,好叫長安令看上眼,明年科舉的時候獲得個好名次。



    裴耀卿不動聲色,只是聽,越聽越不想聽,明明不錯的人,跟本地東主一比,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陛下若是知道今日盛況,定然高興。”裴耀卿身邊坐著的一個國子監監丞童齊出聲。



    國子監監丞從六品下,裴耀卿的長安令是正五品上,雙方實權和品級俱差一大截。



    童齊過來捧場,讓人知道,國子監的人在。



    “正是。”裴耀卿心情突然變好了。



    他想到的是,對呀,我怎能拿他們與李易比,李易陛下親自過來,有多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