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澄明 作品

第734章 大明第一個官媒

    “此物還是邸報,臣在字跡旁,加上配圖罷了,稱為新邸報。”

    中書舍是朝廷的機構,等同於上一世的官媒,即西西踢威。

    將它歸於御史衙門下,御史衙門監察坊間,避免中書舍人做假。

    新邸報,僅作為消息的來源之一。

    還有地方官的疏奏,鎮守太監的疏奏,巡撫的疏奏和御史衙門的疏奏,作為輔助信息。

    弘治皇帝對畫頗有見解,見這幅畫畫得極佳:“此物耗損多少靡費?”

    花多少銀子,是他最關心的。

    “糜費不高,需精通畫作的畫師,且畫師還需會寫文章。”

    報紙剛出現時,更像是為達官權貴而生。

    百姓即便看報紙,也是圖打發時間。

    製作邸報,要花費人力和靡費,但嚴成錦推斷,媒體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出現的產物。

    對大明的發展有里程碑作用,不能因靡費,就不推行。

    一府派一箇中書舍人,這些中書舍人在朝中,也要領俸祿。

    嚴成錦道:“一地只需製作一份邸報,由陛下看完後,再給百官看。”

    製作一份報紙,要兩日,不能量產。

    兩日,一箇中書舍人製作一份邸報,傳回京城大約十日。

    三邊疏奏傳回京城,也要大半月,消息的時間滯後,陛下和百官習慣了。

    王鏊沉聲道:“你方才說,要整飭中書舍?”

    他的四女婿靳仁,就是中書舍人。

    百官紛紛看了過來。

    “做新邸報,需繪製和寫文,非中書舍人不可,尋常只會作畫的畫師,無法勝任。

    中書舍人有四十八人,可分派兩京十五道,傳回邸報。”

    中書舍,是大臣的託兒所。

    在成化皇帝時,中書舍人高達一百五十多個,四十八個還算少。

    如今,只需留五個在文書房寫誥敕、文牒等,其餘可下方地方,離京改造。

    嚴成錦說完,退回內閣隊伍中,得罪大臣的事,由三公衝在最前面。

    “臣以為不可!”

    “臣附議!”

    “中書舍職制詔、誥敕,應留在宮中,豈能派到十三道!”

    大臣炸鍋了,今後兒子考不上科舉,送哪兒託管去?

    隨即,百官中有一半人跪在地上,有官員是子嗣在中書舍,有官員是即將要送去中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