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澄明 作品

第702章 臣的新專利

    他不明白,為何百姓不願意種?

    嚴成錦沉思片刻,心中有了猜想:“本官也不知道。”

    來到奉天殿,弘治皇帝手裡捧著戶部的賬冊,番薯、花生和玉米等物的稅賦,皆在其中。

    “弘治皇帝十七年八月,朝廷推行番薯,就算旨意到各布政使司需兩月,可至今也有八個月,為何只手上來幾十石!”

    說到最後,弘治皇帝聲音提高了幾度。

    平日國庫存糧還夠支撐朝廷的開支。

    但九邊開戰後,每日需大量的軍餉,還不知道要打多久,一旦斷糧,士卒丟兵棄甲逃亡。

    見大殿中,群臣默不作聲。

    弘治皇帝又繼續道:“徽州府休寧、祁門、績溪五縣,抗拒朝廷的旨意,拒不推行。”

    江南是朝廷的賦稅重地。

    但這五縣竟以田地不足為由,請罷耕種,分明是抵抗朝廷的旨意。

    柴升轉頭看向王瓊:“戶部未將這些番物寫進《農桑撮要》?”

    農桑撮要是元朝的農學家,魯明善所寫。

    但元朝以畜牧為主,輕視農業,故在明朝朱元璋手中,才得以大力推廣天下。

    在農學界中,大抵和母豬產後護理的地位相同。

    “柴大人不要信口開河,本官豈敢輕視!”王瓊聲音中帶著些許不悅。

    劉健惋惜道:“番薯、花生、土豆等番物是可解朝廷賦稅貧瘠,百姓卻不願種植,實在可惜。”

    弘治皇帝看向嚴成錦:“嚴卿家,你有什麼想說的?”

    當初,這些番物皆是由嚴成錦發現的。

    看了嚴成錦的大明盛世預想圖,弘治皇帝知道,此子心中一定有想法。

    就是不知道,何時才會告訴他。

    “百姓種了番薯和花生,還不知道收成,卻要交稅,天有不測風雲,若交不上來,反倒會加重負擔,此為其一。

    番薯、土地和花生皆為番物,大明沒有它們的售價,不知能賣多少銀子,繳納了稅賦,或許還會虧銀子,此為其二。

    百姓未見過番物生長,不知如何種植,即便寫入《農桑撮要》,臣猜,百姓家中也不會備此書,保存在官府中,形同虛設,此為其三。”

    在大明,信息傳遞的速度慢。

    土地是百姓手中的籌碼,有人找百姓投資,不知道賺賠的情況下,就會握緊手中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