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澄明 作品

第700章 臣說的,只是常識

    這些文官,我等從未害人,竟被說成作惡多端。

    張鶴齡怒不可遏:“王大人說話,要拿出證據來!”

    諸公看著張家兄弟的眼神,露出濃濃的鄙夷之色。

    嚴成錦卻道:“此事,不可怪兩位爵爺,京城紙貴,乃是好事!”

    張鶴齡和張延齡愣住了。

    這狗官竟替他求情,跟王鏊這些斯文敗類比起來,嚴成錦果然要好一些。

    至少,嚴成錦騙他們是明騙,不耍心機。

    諸公怔怔地看著嚴成錦,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替張家兄弟求情就罷了,竟說京城紙貴,是好事?

    “國子監缺紙,連考試也無法進行,想必坊間更甚,耽誤讀書人做學問,勢必會影響朝廷科舉選士,怎麼是好事?”

    張升敢肯定,大明與韃靼的戰爭不結束。

    京城將會一直缺紙。

    連諸公在宮中當值,也無紙張可用。

    嚴成錦卻繼續道:“韃靼侵入河套並非一次,為何這次,卻會致使紙貴?”

    大殿中迴盪著嚴成錦的聲音。

    李東陽幾人皆露出沉思。

    弘治皇帝想了許久,也想不明白:“為何?”

    “據臣所知,是京中百姓用紙者多了,書籍在坊間傳播開來,此乃文壇復興的想象,故紙張供不應求。”嚴成錦說道。

    造紙術和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

    文學和思想的載體,仍然是紙張。

    張鶴齡冷聲道:“我們兄弟不屯紙,紙張也會越來越貴,造紙所用的是楮樹皮,兩年一剝,且越剝越薄,而紙張的供求,卻越來越多。”

    弘治皇帝露出恍然之色。

    他平日批閱疏奏,處理多為兵事和坊間的政事,極少會去想這些道理。

    嚴成錦略微詫異,“壽寧侯所言不假。”

    張家兄弟做買賣,卻比百官靈光。

    南方的竹皮紙,工藝複雜,在當地,十張要賣一分紋銀,價格不低。

    若賣到北方,加上運輸的費用,價錢要翻好幾倍。

    賣得比北方的楮紙還貴!

    所以,商賈們都不願意運來北方賣,形成地域侷限。

    劉健想到了長遠之後:“如此說來,只能朝廷下旨,嚴禁百姓購紙,將紙張留給秀才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