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澄明 作品

第272章 大功於朝

    “修長城與安置流民有何關係?”弘治皇帝詫異。



    明初,朝廷有徵賦役來修建長城,不過太耗費銀子,只修建了一段便因靡費不足,被迫停止。



    一旦開工,就要耗費無數靡費。



    “臣有一句話,不知當不當講?”嚴成錦微微抬頭看弘治皇帝一眼。



    “嚴卿家說就是。”



    “西北疆域,正是因沒有長城的庇護,才致使韃靼人屢次進犯,讓無數的田地荒蕪。



    修築長城的力役,可以調用荊襄的流民,每日給四分紋銀。



    築成後,將流民安置在西北,西北地方廣袤,良田眾多,可以種植玉米。



    如此一來,荊襄的流民便可以安置,大西北也會漸漸成為安穩之地。”



    安置荊襄的流民,就得給他們一個安身立命之地。



    縱觀大明,西北是最遼闊的。



    但常年戰爭,田地被士卒和軍馬踐踏,被韃靼人擄掠,導致百姓不得不逃。



    你以為被韃靼人擄光了,今年的賦稅就可以不交嗎?



    不,官府還是要徵收的。



    沒有糧食交賦稅,百姓只好逃亡當流民。



    西北因為常年打仗,是大明主要的流民誕生之地。



    “說起來,臣此去河套,看見無數良田在韃靼人的鐵蹄下,變成了荒地,百姓十不存五。”保國公感慨。



    弘治皇帝沉眉思索。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韃靼不斷興兵南下擄掠,朝廷中的變故不斷,修築長城一直修修停停。



    西北雖然修建有城垣,但兩城之間,相隔數十里,並沒有連接起來。



    韓文卻道:“修建北邊的長城,嚴大人可知北邊的疆域有多長,僅僅修一米,就要花多少銀子?”



    戶部有歷代修建長城的賬目,那可是一筆天文數字。



    “下官知道,下官想修的,只是西北三邊一帶的長城,將缺口之處連接起來。”



    嚴成錦將西北的長城畫出來,仔細算過目前的長度,缺口太多,攔不住韃靼人。



    將這些缺口堵上,西北長城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戶部算一算,要多少銀子。”



    “臣不才,算了一份。”嚴成錦從袖口裡掏出一本早準備好的冊子。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從嘉峪關修到山西鎮,要二百萬兩紋銀?”



    韓文一聽腳都軟了,差點沒撲倒在地上,吹鬍子瞪眼看著嚴成錦:“二……二百萬兩銀子?”



    “韓大人不必動怒,可以分十二期,不用一次掏出來。”嚴成錦估計,戶部的屯銀有二百三十多萬兩。



    韓文的演技真好……



    弘治皇帝見他這樣的反應,還真以為戶部沒銀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