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澄明 作品

第135章 老王力挺




    原本一支僅幾十人的韃靼小隊,竟然變成了幾千人。



    這尼瑪…………



    不僅如此,山上又衝出來幾百騎兵,一輪衝鋒,就將王杲的軍隊殺得人仰馬翻。



    王杲連忙騎馬逃了回來,而都指揮鄧洪還不等上馬,就如同砧板上的魚肉,一刀兩段,身首分離。



    弘治皇帝手臂微微顫抖,奏疏掉到地上,百官們震驚不已。



    這是三年來,九邊最大的一次敗仗。



    他們震驚的,不止是吃了敗仗,更是因為火篩對漢人兵法運用得如火純清,請君入甕,再甕中捉鱉!



    韃靼人向來是依仗騎兵的蠻衝,極少講究排兵佈陣。



    這一次,大明竟然在兵法上輸了?其中固然有王杲的疏忽大意,但又何嘗不是韃靼人用兵如神呢?



    嚴成錦輕嘆一聲,不該死的死了,該死的沒死。



    王杲果然同王越說的一樣,好大喜功。



    見了幾十個韃虜就追,誰知道反被人將了一軍。



    搶軍功,是九邊諸多將領的通病,有時候士兵斬了敵虜,軍功卻落到了將軍的身上,這種事情在大明九邊屢見不鮮。



    王越雖然在朝廷喜歡送禮,但他行兵打仗,卻懂得將軍功分給手下的將領,上回賀蘭山一役,他就什麼都沒要,將首功給了老爹,軍法公正嚴明。



    所以,王越雖然在京城備受詬病,但在軍中,呼聲卻很高。



    李東陽道:“大同營地與威遠相近,若是王杲等待大同將士掎角救援,威遠之敗不至於此。”



    兵部尚書馬文升頷首點頭:“王杲貪功冒進,虧損兵力讓國威受挫,按大明律,當不能輕饒!”



    懲罰容易,可如今火篩已經攻入了威遠,該派誰去迎敵呢?



    劉健道:“不如命平江伯陳銳充總官兵,戶部侍郎許進提督軍務,前往抗虜。”



    弘治皇帝陷入了深深地自責之中,嚴成錦曾經諫言過,如今看來頗有道理,劉公斷其他事尚可,舉薦的人,真是不能用……



    不由想起嚴成錦:“嚴成錦,朕記得你上回駁斥王杲出擊?”



    嚴成錦正在聽呢,沒想到弘治皇帝會指名道姓叫自己,不過,這許進也不能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