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澄明 作品

第104章 京城套路太深,我要回農村 (求收藏求推薦)

    嚴成錦仔細想了想,斟酌一番,道:“這有何難,增加鐵具鍛造即可。”



    曾鑑白了他一眼:“本官豈不知增加鐵具的鍛造可以,但擴大官冶的規模,都是靡費啊,陛下還不把本官罵死!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嚴成錦道:“小侄說的是,改良鐵冶的工藝,產出更多的鐵具。”



    算算時間,現在也是西方文藝復興的時候了。



    不只是文學興起,接踵而來的,連同科技也有了極大的發展,大明現在還不起步,如何乘勝追擊,如何把西方騎在屁股下。



    且不說要欺負誰,總不能被人欺負吧?



    雖然有迎客松、青山君、傳世先生這些大號攪動著大明文壇,嗯……王陽明這號也快上線了。



    嚴成錦自認在文學這塊拿捏得死死的,但科技也得起飛啊。



    若是要追溯從哪裡開始落後的,恐怕還要從明朝說起。



    說起來,大明的經濟無比繁榮,但卻不懂得將繁榮的經濟,轉化為強大的國力,這也是大明衰亡的原因之一。



    不過,西方文藝復興,東方陽明心學,現在起飛也來得及。



    曾鑑卻是愣住了,改良大明的冶鐵工藝技術?



    他從來沒想這個問題啊。



    “正是因為太明產的鐵太多才往外賣,改良作甚?”曾鑑道。



    “…………”嚴成錦。



    “不用工部的大人勞累,只要從匠人裡頭挑幾個師傅出來,研究研究就好。”



    工部只要下一道命令,牽個頭,把冶鐵量搞起來,就是加快白銀流進大明的速度啊。



    曾鑑嘆了一口氣,始終覺得這個法子不腳踏實地,如今的冶鐵技術已經是最大極限,想要提高,談何容易?



    終究是點頭道:“無妨,賢侄有心了,暹羅的鐵量,就先從坊間民冶採辦吧。”



    嚴成錦也料到了他不聽從,這就是好比告訴他,人能飛到天上去一樣。



    不過這樣也好,刺激民冶煉鐵的規模。



    回到值房裡,



    嚴成錦把彈劾王守仁的奏疏練習了幾遍,到了下值時間,便坐上轎子回家。



    在街道上,不時有人對著轎子行禮,嚴成錦起初還以為,是衝老爹的名氣。



    後來派何能打聽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這轎子太破,一看就知道是為民請命的清官……



    老爹的名氣太大,壓根沒人注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