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澄明 作品

第44章 四子造詣

    要答對這道題,首先,你得知道四子是誰。



    其次,再用變態到極致的概括能力,將他們的造詣精煉出來。



    估計九點九點七成的考生都不知道四子是誰,剩下那些知道的,也概括不出來。



    四子,其實是指宋代的邵、周、程、朱四位理學大師。



    再說,概括他們的理學造詣,他們每一個人的學問都至深至大,怎麼可能是寥寥一紙之字能說完的?



    所以說,程敏政這徽州變態出題狂,根本不考慮考生們的感受。



    嚴成錦奮筆疾書,為了一舉中得會元,他寫字用的是李東陽的楷書。



    寫其他字,或許不像,但寫策論卻相差無幾,因為答案上的每一個字,他從半年前就開始用李東陽的楷書不斷練習。



    眨眼三日過去,弘治十二年的會試結束。



    參加會試的人已經是千里挑一的良才,幾輪下來,依舊有很多人扛不住,沒考完就大病了一場。



    但嚴成錦的平日堅持操練身體,又有枸杞護體,自然沒事。



    只是從貢院放出來,他也是疲憊不堪。



    如今在貢院門口,已經有人在討論會試的策論了。



    “那策論的第三題,實在太難,我直至放場也沒下筆。”



    “薛兄大意了啊,縱然是猜,也要將它寫出來啊,還能賺一些潤筆分,豈能留空,我就寫出來了。”另一個人沾沾自喜。



    你的試卷沒了!



    嚴成錦為他默哀了一秒鐘,立即戴上人籠嘴,悄悄離開貢院。



    才過去三日,就傳來程敏政鬻題的消息,並且被關進北鎮撫司詔獄,徐經和唐伯虎當日就被帶走了。



    朝廷震怒,京城大街小巷都在流傳此事。



    如果皇帝昏庸,鬻題反而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為昏庸的皇帝才不在乎誰鬻了題,在前朝時就有過。



    但在弘治朝,在賢明的弘治皇帝治理下的大明,鬻題是一件極其嚴重的事情。



    哪怕是曾經教過他讀書和做人道理的程敏政,也不可以。



    除了程敏政,連彈劾他的華昶、林廷玉等官員都相繼下獄了。



    果然弘治十二年的科舉舞弊案還是發生了啊!



    嚴成錦知道這次有多嚴重,弘治皇帝把程敏政批閱的考卷都幹掉了,幾百個舉人因此名落孫山,但朝廷並未對外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