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六五七 兵禍

    趙寧再度縱目遠眺,橫平豎直的市井街坊,浩渺遼闊的萬里江山,在他的視野盡頭延伸出去,如一副沒有滄海桑田沒有斗轉星移,只存在於此時此刻的畫卷。

    這副長卷裡充滿了悲慘黑暗、醜惡不公、苦難哀愁,等著他執筆繪新天。

    趙寧面色如鐵,目光堅定:“心向光明,九死不悔!”

    ......

    曹州,冤句縣。

    曹州本不是個有多特別的地方,近些年來卻成了四戰之地。

    齊朝跟天元王庭國戰時,這裡是中原大軍抵禦博爾術南下精銳的前沿,州內每座城池幾乎都經歷過兩軍反覆爭奪,城牆被將士的鮮血一遍遍染紅過。

    國戰罷了,曹州百姓本以為會天下太平,大家都有好日子可過,孰料平靜歲月持續了不到兩年,烽煙便再度籠罩了這裡,而且一經開始便難望盡頭。

    鄆州義成軍節度使耿安國,在以下克上公然造反後,不僅沒有被朝廷王師征討,反而被大晉承認了節度使之位,這對不瞭解內情的人而言可謂是奇事一件。

    按理說耿安國得了大晉朝廷如此厚恩,應該本份為官踏實做事保境安民,孰料最近這一年來,耿安國竟然厲兵秣馬,突然攻佔了曹州。

    曹州毗鄰汴梁,耿安國的大軍突然到了忠武節度使張京眼皮子底下,後者當然不可能坐視不理,於是在曹州刺史向他求援的時候,立馬發兵進入曹州。

    忠武軍與義成軍在冤句縣遭遇,旬月之內交手十餘陣,互有勝負,基本算是平分秋色,一時間誰也沒能奈何誰。

    眼看短時間內無法大勝對手,為免無意義消耗巨量糧草,耿安國與張京各自退了大軍,只留下小股精銳相互對峙,打算重振旗鼓之後再來。

    就這樣,冤句成了一個兩邊不靠,兩邊不管的地方。

    冤句區區一個縣邑,守卒衙役加在一起也不過數百,卡在忠武軍與義成軍兩個龐然大物面前,日子可想而知是何等煎熬。

    沒多久,流落到冤句縣的曹州刺史,便帶著眾官員棄城而逃,回京城去了。

    早在耿安國藉口一股盜竊了義成軍軍糧的鄆州匪盜逃入曹州,他要來剿匪的時候,曹州刺史就請求朝廷命令耿安國不得入境。

    可惜的是,大晉朝廷雖有正統之名,眼下卻無暇顧及河北河東之外的地方,更不可能派遣大軍到中原來,所以耿安國順利進入了曹州。

    ——大晉忙於內部革新戰爭是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中原這個地方,現已是魏氏、楊氏、趙氏的中間緩衝地帶,三方都有默契,暫時誰也不理會這裡。

    無論哪一家率先進入中原,那都是主動開啟了逐鹿中原之戰,屆時另外兩家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必然同時下場。

    曹州刺史、冤句縣令等人,眼看朝廷保不住他們,請張京來阻擋耿安國又是驅虎吞狼,無論怎樣自身都十分危險,當然不願繼續呆在曹州。

    好在他們名義上仍是大晉的朝廷命官,跑回京城去倒顯得順理成章。

    只是官員們走了,冤句的地方秩序就陷入了混亂。

    雖然幾個地方大族、土豪地主聯合起來,暫時接管了冤句城防治安,沒有讓地方太亂,但其根本目的卻是維護自家利益,不可能真的為百姓做什麼。

    對這個時代的平民百姓而言,戰爭就是兵禍,大軍所到之處無論是否燒殺搶掠,都必然破壞地方,曹州無數人因此戰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成了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