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六一五 思辨(上)

    李虎臉漲得通紅:“卑職,卑職說的都是實言,卑職並不想升官,請,請殿下明察!”

    趙寧不再調侃李虎,示意他起身,跟黃遠岱、周鞅等人繼續繞著白洋淀行走。

    周圍的農田中,百姓正在春耕,無論老的少的皆是忙得渾身是汗。

    這正是趙寧這回來河北的理由。

    去年秋收的時候,趙寧已經來過一次河北,帶著人走了不少地方,在他們的監督下,秋收完成的很順利。

    幸好去年年景不錯,河北大豐收,朝廷收上來不少糧食,州縣糧倉多少也有了點底,今年河北的百姓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去年反抗軍攻佔州縣時,扈紅練等人一品樓修行者,嚴格執行了趙寧事先的命令,無論行軍還是作戰,都儘可能沒有踐踏農田毀壞莊稼。

    當然,這也是反抗軍沒有跟朝廷大軍正經交戰過,無論攻打州城還是縣城,都是有城內的一品樓、長河船行修行者和駐軍將士接應,一舉功成。

    若是真的兩軍對壘,彼此拉鋸,戰事遷延日久,那無論是在野外陣戰還是攻城守城,都必然會讓戰場、城池周圍的農田毀於一旦。

    像反抗軍這種作戰範圍覆蓋數州數十縣,而沒有成規模毀壞農田莊稼的事,古今罕見,幾乎是聞所未聞。

    秋收已畢,眼下最重要的當然是春種,河北必須要有幾年豐收,才能讓各家各戶有一定餘糧,能夠抵抗風險與波折。

    “去年秋收的時候,就有很多州縣地主跟官府勾結,瞞報少報自己名下的田產畝數、糧食收成,想要少繳稅,官府官吏自己購置的田產,更是如此。

    “乾符年間,這種事已是司空見慣,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潛規則。

    “權貴、官員、地主大戶,平日裡用盡各種手段兼併土地、聚斂財富,甚至不惜讓天下流民遍地,而當他們掌握了天下大部分財富後,又不肯依律繳稅,不是官官相護就是權錢交易,爭相大肆瞞報自己名下田產財產!

    “且不說良田萬畝的地主土豪,上繳的賦稅還不如普通殷實百姓,就連官營的礦場窯廠鹽井漕運等,這些國家最賺錢的營生裡,主事官員竟然也能年年上報說自己虧損,且動輒就是虧損億萬白銀!

    “凡此種種,讓國家賦稅年復一年減少。

    “國戰開始前,城池市井明明繁華到了極致,寶馬雕車香滿路,珍奇珠寶充塞於鋪,國庫卻日漸空虛了。

    “殿下,權貴地主,世家大戶,貪官巨賈,平日裡不僅壓迫剝削百姓,將平民創造的民間財富據為己有,還在繳稅的時候千方百計少繳稅,爬在國家身上吸國家的血!

    “乾符年間好好一個太平盛世,就是因為他們而成了一戳就破的紙老虎,被天元大軍一擊即碎!

    “大晉要想獲得真正而長久的強盛,這個問題不解決,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殿下不可不察啊!”

    說出這番“苦大仇恨”的話的,自然是周鞅。他一直是實幹者,而且最是精通民政。

    他在晉陽培養出來的官員,如今都是河北州縣的政事骨幹。

    跟在趙寧身旁與他一起巡視河北州縣的,不僅有周鞅、黃遠岱、周俊臣等心腹,陳安之、蔣飛燕等世家骨幹,狄柬之、張仁杰、王載、徐林等寒門脊樑,扈紅練、方墨淵、陳奕這些反抗軍將領,還有陸瑞、黃楊這種沒有官身的書生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