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五六一 大風起(19)

    黃河南岸,潼關上空,魏無羨、陳安之與楊佳妮等人,從稀薄的雲層上俯瞰關內關外的山川大地。

    潼關之北是奔流不息的浩蕩黃河,黃河兩岸除了東側的中條山皆為平地,農田被阡陌分割得橫平豎直,林木翠綠,一直延伸到視野盡頭的地平線。

    黃河西側是關中,黃河東側便是河東大地。

    潼關建在起伏相對和緩的群山之中,扼東西道路之咽喉,關城所在的地方地勢高峻,俯瞰面前那條長達兩百多里、南北走向的狹長函道。

    函道蜿蜒山間、深險如函,故稱函谷。

    “雖說最終差了一點,沒能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多少有些出乎預料,但此戰的目的總算是成功達到。

    “沒了趙玉潔這個王極境後期回京支援,皇帝就沒了壓制寧哥兒的把握。

    “縱使帝室、寒門的那些王極境修行者還在,雙方力量也已均衡,局勢應該會暫時平穩——對我們有利,符合我們期望的平穩。”

    陳安之面朝著燕平方向,說這番話的時候神采奕奕渾身輕鬆。

    魏無羨看了一眼懸立在旁邊,神情木呆氣質清冷的楊佳妮一眼,綠豆大小的眼珠子轉了轉,笑得很像一隻老狐狸:

    “如果我們現在殺去燕平,三個王極境後期聯手,何愁不能滅了宋治?他麾下那些高手,還能擋住我們的人不成?

    “一旦宋治死了,燕平大亂,齊朝覆滅,這天下不就是我們的了?”

    陳安之不說話。

    楊佳妮也不說話。

    就好像完全沒聽到魏無羨在說什麼。

    魏無羨沒有強求,望著腳下的雄偉關城、浩瀚山川,指著如帶如練的函道又笑了一聲:

    “我看扼守函道的關城,不應該建在函道之西,應該建在函道之東。之前秦國的函谷關,不就是建在函道東面?”

    漢朝建造潼關之前,扼守此地的是函谷關,距離潼關並不遠,就在函道東面。從防守中原兵馬的角度看,潼關還是函谷關都一樣。

    一條函道的距離,體現出的是攻守之勢的不同。

    關城建在東面,後勤物資的運送就要通過險峻函道,頗為不便,這也是漢朝在函道西面建潼關的原因。

    秦國之所以把函谷關建在函道東面,是因為這樣方便進攻,如果秦軍出關後還要經過函道,無異於家門口有坑又有山。

    魏無羨這番話的意思是,他如果得了關中,一定會像大秦東出那樣,積極進取中原。

    其實他這句話,也變向解釋了剛剛陳安之跟楊佳妮為何不說話——三人為何沒有在截殺趙玉潔成功後,動身去燕平滅了宋氏。

    殺了宋治推翻大齊,天下是“我們的”不假,但具體會是誰的呢?

    鳳翔軍還在大震關,連關中都沒有奪得,楊佳妮的淮南軍更是遠在金陵、江南,距離燕平數千裡之遙。

    而河東軍就在晉陽、雁門關,距離燕平很近不說,趙氏本身還沒有造反之名,聲望民望無人能出其右。

    此時滅了大齊,豈不是把江山拱手讓給趙氏?

    既然大家都看得清楚,往後天下不會有世家存在,如今你我都造反了,又都有不俗實力,誰會甘願在日後做個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