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三五三 大丈夫真豪傑(10)

    就在耿安國苦等無果,自己也變得遲疑時,趙寧來了。

    在刺史府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義軍該有的尊重;雪花花的銀子送到營中,眾兄弟都得到了應有的認可;刺史李儒被斷臂、送到朝廷受審,倉曹主事陳景河人頭搬家,則洗刷了他們過往所受的侮辱。

    那一刻,耿安國挑選精銳出戰時,兄弟們終於不再有怨言。

    在耿安國心目中,出自皇朝第一世家,擁有王極境中期修為的趙寧,就是他期待的那個真正的大英雄,能夠改天換地也改名他們的命運的英雄。

    但英雄畢竟只是一個人,就算耿安國自忖能夠帶著身後的梁山兄弟,緊跟趙寧的腳步沙場力戰,但他畢竟只有兩千多人,面對數萬北胡大軍,就真的有勝算嗎?

    如果他們戰敗了,戰死了,梁山家眷的未來怎麼辦?

    忐忑與遲疑是免不了的,梁山的眾兄弟都是人,都有心有腦子,忐忑遲疑的不止他一個,大家夥兒都是如此。

    耿安國看到其他普通義軍,也都是差不多的狀態,上戰場不是兒戲,千人萬人說沒就沒,這本就是個令人格外緊張的地方,在沒有爭勝把握的時候,誰不畏懼不心裡打鼓?

    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拿命玩,也講究一個生死存亡的機會問題,如果戰死的可能大於生存的可能,還想大家勇猛精進,這是在違反常理違反人性。

    普通人要做有危險的事去有危險的地方,一定會三思而後行,如果這個危險致命,大家一定會選擇避開,所以即便是訓練有素的戰士,如果大家都覺得自己十有八九會死,那大家最可能的狀態就是臨陣脫逃。

    求生是本能,最基礎的本能。

    戰勝恐懼或許不是太難,但戰勝本能絕對難如登天,非常人能為。

    好在趙寧沒有把他們放在前陣。

    耿安國在到了鄆州之後,擔心了幾個月的梁山營將士,會成為沙場送死馬前卒的情況,並沒有出現,這讓他心頭大定,心中對趙寧的感激更上層樓。

    直到兩軍交戰。

    趙寧讓陳奕、方墨淵、雲雍、丁儀等人,作為先鋒處於最危險的位置,對方也是民間驍勇組成的義軍,不是防禦使的官軍,耿安國最開始不太能理解。

    他當時還以為,他僅僅是自己沒有成為馬前卒,但還是有義軍成了炮灰,果然防禦使官軍才是皇朝的心頭肉。

    但隨著大戰進行,耿安國發現他錯了,錯得離譜。

    陳奕、方墨淵等四位將領和他們的部曲,所展現出來的戰力之強悍、鬥志之堅決,讓他驚掉了下巴。

    特別是在馳援到陳奕、方墨淵兩部所在的戰陣,看到橫屍鋪地的景象,眼見陳奕血戰力竭依然不肯倒下的身影時,他心神巨震。

    那一刻,在雲波詭譎的夜空下,在血火處處的戰場中,注視著陳奕矗立不倒的背影,作為一個七尺男兒,作為一個血性豪傑,耿安國再清楚不過的感受到了,什麼叫真豪傑,什麼是大丈夫。

    大丈夫就該頂天立地!

    真豪傑就該禦寇殺敵,保境安民,雖死不悔!

    陳奕、方墨淵等人,包括他們的部曲,都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是大齊天下的真豪傑!

    那一刻,耿安國終於意識到,原來趙寧之所以把陳奕、方墨淵等人放在陣前,只是因為他們戰力強橫,足以擔當大任。

    原來趙寧沒有讓梁山營去當先鋒,只是因為他們不如陳奕、方墨淵等將的部曲。

    原來在趙寧排兵佈陣時,眼中就沒有送死的馬前卒,只有能為大軍贏得勝機的強者!

    耿安國不明白,陳奕、方墨淵、雲雍、丁儀等人跟他們的部曲,為何能夠那般戰力卓絕、悍不畏死,但他至少懂得了一件事。

    這一戰,不是趙寧跟他梁山營在獨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