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二三一 信誰

    通篇內容,都在說北胡軍戰力尋常,雁門軍表現一般——他當然不會稱讚雁門軍。只有詆譭雁門軍,才能達到詆譭趙氏的目的,讓皇帝對趙氏不滿。

    皇帝對趙氏越是不滿,他就會得到皇帝越多支持,往後在雁門軍的處境就會越好。

    要把雁門軍說得不堪,就必須說敵人也不強。

    而敵人佔盡地利,最難打的一仗,他部付出巨大代價,終於取得突破,本來可以率先突破鳳鳴山,立下大功的,卻被趙玄極摘取了勝利果實!

    安思明叫來心腹,讓對方將密報送回燕平。

    內容半真半假,馬腳不多。但安思明知道,這肯定跟趙玄極的軍報大相徑庭。他現在就是在賭,賭皇帝相信誰!

    他孑然一身,這回賭敗了,也就是一個人敗了,又沒有家族會被牽累,有什麼需要顧慮的?

    但如果他賭贏了,他就依然還是雁門關防禦使!

    ......

    燕平,宮城。

    日暮降臨,華燈初上,皇帝站在風雪亭裡,雙眸映出萬家燈火、璀璨星河。夜風中,他遙望著從腳下延伸出去的京城,沉默不語。

    他負在身後的手裡,拿著幾本摺子。顯然他眼下在思考的東西,就跟這些內容非同尋常的摺子有關。

    除了天元太子、契丹可汗的國書,就是趙玄極跟安思明的軍報。

    趙玄極在軍報裡,極力言說北胡軍是如何強悍,天元將士的百戰精銳是如何難纏,雁門軍此戰能勝,全靠將士殊死相搏,趙寧洞察戰機。

    在趙玄極這裡,雁門軍是英雄,趙寧是大功臣。

    可在安思明的密報裡,事情完全是另外一種模樣。

    該信誰?

    北胡各部是什麼情況,去年代州之事後,他就早早派了飛魚衛,前去草原查探。

    要說草原上真多出了那麼多修行者,飛魚衛豈能不知?要說契丹軍都訓練有素,好似日日都在操練,飛魚衛為何什麼沒有看到?

    飛魚衛的回報,跟安思明的軍報相對應,跟趙玄極的軍報完全不符!

    “北胡軍怎麼會這麼強悍?除了天元軍,契丹軍也多年沒有大戰!

    “修行者眾多?自古以來,草原的修行者又何曾多到哪裡去?人頭分辨不出修為,就可以隨意說?”

    面色鐵冷的皇帝,從鼻孔裡發出一聲冷哼,“北胡軍要是這麼強,沒有見過血的雁門軍,怎麼能在攻防戰中贏下此戰?

    “一群沙場新卒,在被對方佔盡地利的情況下,都能戰勝對方,還說對方強得離譜......真當朕不知兵事?

    “趙寧,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郎,再強又能強到哪裡去?左右戰局?大都督啊大都督,為了讓自家傑出子弟平步青雲,你是連老臉都不要了嗎?

    “把這麼多軍功堆在他身上,他承受得起嗎?真當雁門軍是你家的?真當軍功可以隨你們杜撰?

    “為了突顯雁門軍跟趙氏的重要性,讓趙氏一門在朝堂上呼風喚雨,就渲染北胡威脅,渲染草原軍隊強盛,這豈是臣子所為?!”

    這些念頭在皇帝腦海中一閃而過,讓他眼中的怒火好似要點燃燕平城。

    但他很快平復了心境。

    因為他今天叫了臣子過來議事。

    平日,能到風雪亭來就只有皇帝,敬新磨也只能呆在亭子外伺候,自從宋治即位,這裡就只出現過兩個臣子。

    現在,其中一個臣子到了。

    來的是宰相徐明朗。

    見禮後,皇帝讓宰相進亭,兩人在亭中對坐,前者將手裡的兩份摺子,遞給了徐明朗。

    遞過去的,是天元部跟契丹部請罪的摺子。

    既然是國書,理應通過鴻臚寺、中書省遞交,先經宰相的手,而後才會到皇帝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