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一二四九 全線出擊

  溧水河谷戰鬥結束時,十三師一萬五千多將士就剩了兩千餘人還在戰場上奮戰,師長馮牛兒沒於陣中。如此慘烈的戰果,是反抗軍自組建以來第一次遇到。

  支援了部分戰士幫助十三師作戰的十四師,亦是元氣大損,傷亡過半。

  趙寧發佈命令:十三師、十四師進入休整期,努力救治傷員降低死亡率。

  除了十三師、十四師,其它部隊傷亡不大,都在合理範圍內,其中第八師、第九師因為是最後加入戰場,損失最小。

  趙寧沒有讓他們閒著,在其它部隊打掃戰場的時候,令第八師、第九師連夜西進,配合第七師、十一師分割聚殲彼處兩個軍的戍衛軍。

  溧水河谷戰事最為激烈的時候,蕭燕曾令戍衛軍向東增援。

  她的命令頗為詳細:其一,入夜之後,戍衛軍留下兩個師斷後,阻止十一師;

  其二,以一個師的兵力率先向東直線行動,吸引第七師注意力,另外三個師則趁機稍微向北迂迴,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溧水河谷。倘若路上遇到阻擊,則留下部分兵力斷後,大隊人馬繼續趕路。

  蕭燕的安排不可謂不合理,但戍衛軍最終卻沒能以一個軍的兵力及時趕到溧水河谷。

  原因很簡單:

  第七師在趙寧的安排下半路設伏時,並不是全師一起行動,而是以旅、團為單位,在東、西戰場之間廣撒網,層層阻擊,全面拖住了戍衛軍不說,還給予了他們有力打擊。

  看似簡單的勝利,是趙寧與蕭燕戰術博弈的結果。

  對戍衛軍的安排,蕭燕其實有很多選擇。首先,她可以集中十萬戍衛軍猛攻十一師,力求殲滅他們;其次,她可以讓戍衛軍留下斷後部隊後撤離戰場,不往東面增援而是北撤,保留有生力量。

  再次,蕭燕可以集中戍衛軍主力,讓他們抱團向東增援,強勢衝破路上遇到的所有阻擊。

  可能有很多,趙寧的安排卻只能有一個,選錯了就不能達到戰術目的,甚至是遭受不小損失。

  趙寧能選對,是因為他抓住了蕭燕的根本訴求,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了問題,進而準確判斷了她的佈置。

  首先,蕭燕就算集中十萬戍衛軍進攻十一師,在她看來也不能取得成功,因為第七師一旦趕到戰場,就能配合十一師內外夾擊;

  其次,蕭燕在溧水河谷戰事不利的時候,選擇了放手一搏孤注一擲去爭取勝利,那就不可能讓戍衛軍北撤;

  最後,蕭燕要防備第七師在半路截擊向東增援的戍衛軍。如果不想早就被溜成狗士氣不穩將士疲憊,且裝備很差戰力一般的戍衛軍被迎頭痛擊一觸即潰,就不可能集中力量行動。

  選擇以部分兵力先一步東行,欺騙第七師,引誘他們去截擊,從而掩護主力支援溧水河谷,是基於現實的最合理安排。

  事實證明蕭燕的擔憂沒有錯,第七師以旅、團為單位的阻擊,哪怕是碰到了數倍兵力的戍衛軍,後者也是形同驚弓之鳥,匆匆留下斷後部隊就讓主力迅速轉向。

  且斷後部隊鬥志不堅,打了沒多久就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