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七五七 教導(下)

    相較於楊氏,魏氏出軍中原要困難不少。

    擋在他們家門口的,不是武寧那種可以輕易滲透、策反,乃至威逼的尋常藩鎮,而是四鎮之主張京,實力強大太多。

    這就註定了魏氏進入中原,從一開始就會是一場攻堅戰。

    另外,張京如今投靠了楊氏,就算沒有吳國大軍幫著把守函谷關,楊氏高手也能及時趕到戰場,幫助張京封鎖關隘,讓魏氏沒那麼容易深入張京的地盤。

    張京投靠楊氏引發了連鎖反應,對楊氏來說有利有弊,對趙氏而言同樣如此。現在正是這種反應顯現效果的時候,短時間內已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與秦軍兩面夾擊吳軍,先解決掉一個對手,這當然是趙寧樂意看到的局面,但他不想操之過急、逼之過甚。

    畢竟誰都能看清楚的事態,便很可能在某個時候出現意外變化;楊氏明知自己會陷入險境,坐以待斃不尋求破解之法的可能性不大。

    再者,張京雖然投靠了楊氏,自身卻頗有實力,還有金光教相助,難保一直不鬧么蛾子,讓本就複雜的局勢更加混亂。

    趙寧有自知之明:相較於魏氏、楊氏,趙氏實力強勁。

    他可不想先敗楊氏不成,被楊氏與魏氏聯手,先擊敗了自己。

    因是之故,趙寧沒有急著揮師南下去進攻張京,除了保障反抗軍大隊人馬渡河,他眼下選定的用兵方向是東面和北面。

    義成東面是兗州防禦使,下轄兗、密、沂三州,州數不多,地盤卻很大,東臨大海;

    北面是青州的平盧節度使,下轄青、齊、淄、萊、登五州,有腹地有半島,算得上是三面臨海。

    王師一旦從鄆州向中原進擊,兗州便成了側翼,而青州則是後院。

    這兩個方向不平定,王師就不能說在黃河南岸站穩了腳跟,趙寧亦不可能去進攻張京的地盤。

    當年博爾術率領天元大軍渡河來犯,久攻鄆州不下,不得不分兵出擊,哪怕側翼有衛州、楊柳城一線呼應,都沒能達成目標。

    以當初天元大軍對齊軍的戰力壓制,在沒能攻佔鄆州、青州的情況下,博爾術也被牽扯得疲憊不堪,最後兵敗兗州,身死道隕。

    雖說當初博爾術分兵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有自己的底氣在,但前車之鑑擺在那裡,趙寧不可能重蹈覆轍。

    兗州已經派了範子清過去,且有北撤的武寧軍呼應,算是有了佈置,接下來就看形勢變化、戰事進展,再臨機應對。

    現在趙寧考慮的是青州的平盧軍。

    大晉在河北河東進行革新戰爭這些年,天下節度使雖然沒幾個明著打出反叛大晉的旗幟,但要麼被魏氏、楊氏分別攻殺和收服,要麼擁兵自重行割據之實。

    平盧節度使王師厚同樣是聽調不聽宣,在青州過著土皇帝般的日子。

    “平盧軍雖然是藩鎮軍,但戰力並不弱,國戰時期沒少經受戰火洗禮,守過城池克過關隘,頗有戰績,當初我在兗州與博爾術決戰,平盧軍亦是作戰彪悍、斬獲不俗。

    “博爾術覆滅後,宋治為了削減我的羽翼,不讓我就地做大,讓王師厚領軍歸鎮,之後就沒有主力出戰的情況。這些年來,王師厚休養生息韜光養晦擴充軍備,堪稱兵強馬壯。”

    站在懸掛的輿圖前,趙寧跟趙英、趙平簡單說了說平盧軍的情況。

    作為中原招討使,他現在算是正式走馬上任,成了出征中原的反抗軍統帥,在軍中,太子這層身份就沒用了,諸將呼之為大帥。

    趙寧看了看耿安國,對趙英、趙平兩人道:“平盧軍具體戰力如何,耿將軍再清楚不過,他這幾年可是沒少跟對方起衝突。”

    耿安國肅然道:“回大帥,王師厚這廝治軍本領不俗,平盧軍軍紀嚴明、作風彪悍,大帥都是知曉的

    。

    “近來末將跟他交手,雖然沒有吃大虧,但也沒有討到便宜。

    “實話說,除了原梁山營所部,末將麾下沒有能正面戰勝平盧軍精銳之士的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