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見喜 作品

第 109 章 番外四·大典

他們下意識看向雲清,似乎想在他的臉上找到一點端倪,卻發現雲清的臉上不但沒有失望怨恨,反而還隱隱透露出一絲同情。

他們正摸不著頭腦,便聽賀池的聲音接著響起:“既然你們實在不願,朕便讓位給攝政王,朕來做他的皇后。”

眾人不敢置信地看向賀池,震驚得連不能直視天顏的規矩禮法都忘到了腦後,發現賀池絲毫沒有說笑的意思之後,大臣們瞬間便慌了。

畢竟還有賀池將傳國玉璽交給雲清的前事在,而且賀池從即位起便說一不二,如此荒謬的話從他口中說出,大臣們竟覺得他當真是能做出來的。

眾人立即跪伏下去:“陛下不可!臣等並未有此意,請陛下收回成命!”

賀池嗓音冷淡:“眾卿可真難伺候,這也不可那也不行,那你們來說說,朕到底該怎麼做才合你們的意?”

眾人被嚇得冷汗直淌,賀池是君,他們是臣,賀池這樣說,已經是在赤裸裸地警告了。

他們哪還有心思去想其他,心裡只剩下一個想法,一定要讓賀池打消念頭。

為首的大臣當即表明態度:“是臣等想岔了,陛下和鳳君天造地設,鳳君能力卓絕,臣等卻一葉障目,只知拘泥於男女,實在可笑,請陛下恕罪。”

其餘眾人也連忙附和,短短片刻間,口風說變就變,不愧是在朝堂浸淫多年的老狐狸,能屈能伸。

半晌後,賀池的聲音才傳入眾人耳中:“既如此,便請眾愛卿記住你們今日所說的話。”

眾人從御書房出來,互相對視了一眼,心有餘悸地抬手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若是陛下真那麼做了,他們便是大瑜的千古罪人了。

賀池的話當日下午便傳到了京城的文武百官皇親國戚的耳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次日,御案上再也找不到一本勸諫賀池取消封后大典的摺子。

……

七月廿三,六辰值日,諸事皆宜。

今日便是舉辦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的日子,皇宮內廷處處戒備森嚴,太和殿上也早已提前佈置好。

登基大典的流程並不複雜,只是禮儀繁複,皇帝需要帶領百官祭拜天地、宗祠,然後回到宮中,乘金輿至太和殿前,登陛階,接玉璽,頒詔書,受百官朝拜。

只是今日的儀式卻和以往有著極大的不同。

從前只有皇帝、也只能有皇帝參加的儀式裡,都出現了另一個人的身影。

直到今日百官才知道,尚衣局給雲清準備的甚至不是皇后冕服,而是和賀池同樣的天子冕服。

而這出自於誰的授意,不言而喻。

百官看著陛階上並肩同行的兩人。

恍惚間,不少人都想起了六年前那場淪為京城笑談的大婚,那時他們從未想過,這兩人竟會在將來拯救大瑜於水火,而後又不顧禮法,共同登上這天下至高的寶座。

朝中眾臣或是憂心忡忡,或是充滿希望。

大瑜的未來,會在這兩人的手中走向何方呢?

長長的陛階終是走完了。

兩人行至一處,轉身面向文武百官,禮部尚書開始宣告,群臣跪拜。

賀池轉頭看向雲清,十二旒冕的珠串遮住了他的眉眼,平添幾分冷淡疏離。

他就知道,他穿這一身定然好看。

他的清清合該這樣,受百官朝拜,萬民敬仰。

雲清對上賀池的眼神,嘴角揚了揚,整個人便又變得溫和起來。

眉眼間的疏離化開,剩下的便只有融融暖意。

兩人並肩而立,寬袍下的手緊緊交握,無人知曉。

史官在一旁奮筆疾書,生怕漏掉這場前無古人的登基大典的任何一點細節。

不知為何,他隱隱有種直覺,這對堪稱驚世駭俗的帝后,定會成為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後世記載,景清元年七月廿三,帝賀池登基,改年號為景清,封皇后雲清為鳳君,同掌天下大權,史無前例。

景清盛世,自此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