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狗 作品

486.訪談下(感謝不人不鬼大佬的再次盟主

 說到這裡時,他一隻手拿著麥克風,另一隻手,做出了一個五指張開,下壓的動作。

 “但是,我們跳出來這些講,我想表達的意思是……”

 他下壓的手掌挪到了另一邊:

 “就像是主持人你剛才提到的,所謂的知名度的一種提升。我說了,作為導演,我們對世界的表達都在作品裡。而其餘的,諸如訪談、活動、採訪、提問這些,其實和作品一樣,都屬於作為“你”的主觀理解。

 我覺得……導演是一個需要一些神秘色彩的職業。就比如現在,我可以把我對世界的理解完全說給大家聽。可是,當你們懂了我的理解,覺得……喲,你這個人其實也挺淺薄的。

 那麼在繼續看我的作品時,你可能就會用天然的主觀印象去影響自己的判斷,

或者對作品的解讀。”

 一番話,他讓許多人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模樣時,繼續說道:

 “所以,第一,我不能讓你們看出來我其實沒多少東西,是個很膚淺的人。而我通過這些採訪、訪談節目之類的,讓大家都看清楚我是一個什麼人後,發現我這麼膚淺……可能我的電影就賣不動了。

 第二呢,我其實特別喜歡別人對藝術的過度解讀。就跟咱們上學時候做的那些閱讀理解題一樣。我敢肯定,百分之80的作者,可能寫某段文學作品的話語時,他沒想那麼多。

 瞧見天是藍的,我就隨手寫了下來。可這段話到了讀者或者一些學者那,就會被解讀成什麼……反應作者心態啊,或者是作者在隱喻之類的。

 上學時候我覺得這種閱讀理解真的是在脫褲子放屁。特別想揪著出題人的面,然後把作者叫過來……來,咱們三方對峙一下,這道題,你當時寫天這麼藍的時候到底怎麼想的?你給我好好說說!憑什麼給我的卷子打0分……”

 “哈哈哈哈哈哈……”

 場中,歡笑聲再次響起。

 而許鑫也用一種很古怪的笑容聳聳肩:

 “但後來……可能是隨著閱歷的增長吧,我發現……所謂的藝術,其實本就如此。

 我們做的閱讀理解,也不是在過度解讀,而是希望探尋到更符合自己心中對於這段話定義的那種解釋。

 藝術多樣性的魅力,不就來源如此麼?一萬個哈姆雷特心裡有一萬個哈利波特……”

 “……?”

 “……??”

 “……???”

 有些繞的腦筋急轉彎在眾人的眼裡剛剛流露出愕然時,幽默便再次爆發出了鬨堂大笑。

 而在這笑聲中,許鑫的聲音化作了平靜的敘述:

 “所以你瞧,就是如此。導演既然因為作品而成名,那麼就不要輕易撕掉自己這層神秘的面紗。靠作品成名,那麼想解讀,就去作品裡解讀就可以了。

 我們借作品表達我們的潛在思想,大家靠自己的主觀思維來解讀我們的作品。

 因為藝術是主觀的,不是麼?

 在解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人和你抱著同樣的想法。你們互相吸引,結成同好。甚至說誇張一點,你們還會奠定學派的根基……紅學不就是這麼來的麼?

 但更多的,我覺得是大家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比如你喜歡我的電影,是我的影迷,我出了作品你就會去看。而看完後,無論好壞,都裝在了心裡。

 遇到同好,討論一番。別人要是對你毫無感覺,你也可以處之澹然。而當有一天你不喜歡我的電影時,咱們本就是結識於微末,萍水相逢,現在緣分盡了,索性相忘於江湖。我覺得這同樣是一種浪漫。所以……”

 他對著所有人擺擺手:

 “不需要仔細去探究誰的成名史,也不用去特別關注導演的私生活之類的。既然結緣於作品,那最終還是要依靠作品說話的。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天朝式的浪漫……

 當然了,這一切也有個前提,或者說追逐夢想的前提,是得能先吃的上飯。但這在有些人那又和妥協掛鉤,與自己心中的夢想背道而馳。所以,還是那句話,因人而異。

 保持風格,專注夢想,但別死心眼,該妥協時候還是要妥協的。吃飽了,才有力氣罵街。這裡引用郭德剛先生的一段名言:沒成名前,才華等於狗屎。與諸君共勉。”

 “嘩啦啦啦啦啦!

 !”

 當他這段話說完,全場爆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掌聲。

 有人因為許鑫活得明白、灑脫而鼓掌。

 也有人因為這些話語中,那如同醍醐灌頂一般的勸慰而激動。

 可就像是許鑫說的,不同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主觀來理解他的這一番話。

 甚至有人覺得從開場的採訪到現在都是長篇大論的餵雞湯,是廢話,

是自己夾帶的私貨。

 其實怎麼都好。

 他之所以摘掉手錶,拿掉領帶,就是想用一個普通人的心態,跟這些人聊聊自己心裡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小建議而已。

 樓,已經不知不覺間歪了。

 李子維準備的問題問道了哪,甚至都有些忘記了。

 可此時此刻同樣在鼓掌的她卻不得不承認。

 雖然電影展裡沒有請來馮曉剛、張子怡、黎名這些名人。

 可眼前的許導……似乎與電影節的氣質更加相符合,匹配。

 什麼?

 你不信?

 那就來聽聽這掌聲吧。

 是何等的熱烈。

 ……

 經驗不深,略顯生硬的主持。

 發現了好友的傾訴欲,忽然就變成了看熱鬧人的神仙。

 以及一個特別擅長歪樓,在一個恰逢其會的場合,提起了一股傾訴欲的導演。

 要概括起來這一場採訪的總體質量的話……

 嗯……

 那是相當相當的高!

 雖然李子維自己準備的問題還有不少沒問完的。

 比如本子上稍微拓展一些的八卦問題,諸如“許導和楊蜜是怎麼認識的”或者是“劉一菲現在真的不再演電視劇了嗎”的問題沒問出來,時間就已經結束了。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話題其實始終圍繞著一個主題。

 那就是電影。

 或者更確切點來說,是導演眼中的“自己”與“電影”。

 有幽默,有俏皮,也有場內很多觀眾聽不太懂的專業名詞。

 但萬幸的是專業的不多。

 這位青年導演,只是用著自己的經歷,表達了現階段他對作品以及導演這個職業的看法。

 沒有去捧高誰或者踩低誰,也沒有什麼憤世嫉俗,讓大家一門心思朝藝術道路上狂奔而不追求溫飽的何不食肉糜。

 甚至,在採訪中間當提及導演與投資人的關係時,許鑫的那句:“我最希望的就是我的投資人砍斷雙手再進組,萬幸,我現在做到了”的話語,還真引出了不少人的哭笑不得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