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盒 作品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稀罕

    獨孤求敗來到這個世界十幾年,雖然在劍冢內與人有過交手,但到底有所收斂,不像今日這般徹底放開心神,尤其是在王仙芝的武道神意刺激之下,他的劍心愈發晶瑩。

    站在山頭上,獨孤求敗雙目微闔,

    “沙沙……”

    他感受到地表下的蟲子,翻動泥土,露出地面,被他劍意侵蝕,那原本灰濛濛的眼珠,陡然變得凌厲兇狠,宛如要和天敵生死相搏。

    “錚……”

    柔軟的樹枝垂下,微風搖曳,突然繃直,彷彿化為長劍,有凌厲鋒銳的氣機流露。

    “砰”

    不知何時,一個野兔跑到了溪流旁邊,原本暗黃色的雙眸,陡然縮成針尖,發出刺耳的叫聲。

    王仙芝望著天上地下,萬事萬物皆成劍的劍域。

    他口中低聲道:“好好好,好一個手中無劍。”

    這少年果真沒有讓他失望,原本以為如此劍道天賦,平白受了儒家的蠱惑,舍劍而成仁,但看到面前一草一木,小溪中的水,山中的風,皆被劍意渲染,猶如深秋,發出森森肅殺之機。

    劍乃利器,主殺伐。

    手中無劍,便是不殺。

    “不殺”是一種至境,“殺”是另一種至境,兩者對立統一,循環往復,互為條件,互為轉化,殺就是不殺,不殺就是殺,殺與不殺,一念之間,可殺可不殺,不必執著。

    這少年手中無劍,不存殺念,卻偏偏這“最不殺”的劍道,擁有著天下“最殺生”的力量。

    王仙芝眼界何其之高,一開始他就發現了這少年體內真氣雖說不錯,但也就僅是不錯。人體精氣神中“精”與“氣”算是上等,唯有其“神”超出王仙芝的預料。

    他雖然走的武道之路和三教迥異,但不代表王仙芝不通儒釋道三教真法。

    《道德經》曾言:“將欲全有,必返於無也。”

    道家自古以來就有“有生於無”的觀點,認為這個世界上一切的有形之物,都是以“無”為根本,”無“是世界上的總根源,”無“存在於一切場所,是萬事萬物生成和發展的基礎。

    同“無”相比,任何“有”都是片面的,殘缺不全的,“有”不能獨立存在,只能依賴於“無”才能保全。武道招式術法也是如此,完美無缺的招式或者劍法,不可能存在,再精妙再絕頂的武功,必然有其缺陷。

    而“無”恰恰使其最終或者說最極致的體現。

    王仙芝眼中神芒愈發璀璨,讓人不敢逼視,他心思極慧,觸類旁通,從這少年的劍道理念,引申到自己的武道之中,頓有所得,不由甚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