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 作品

第410章 廣積糧緩稱王

那將軍說道:“首先是派遣第一軍團北出徐州,派遣第二軍團西出荊州,第三軍團南出吳越,分別在三個區域建立橋頭堡,為將來的出關做好基礎。”

  “哼,魏將軍,你這是多膨脹了呀,是打算要以一敵三嗎?若是敵人反打過來,橋頭堡沒建好,反倒丟了關卡,還被人家殺進揚州,到時候這份罪責你擔待得起嗎?”

  一位文臣站了出來,面露嘲諷,然後不理會魏將軍那漲成豬肝的臭臉,轉而看向趙子陵:“陛下,微臣以為,目前揚州初定,內部還有許多隱患,不宜大肆用兵,只需守好三道區域關卡,然後選擇一個方向去建立橋頭堡即可。”

  趙子陵問點點頭,道:“李大人說得有理,步子不宜邁得太大,路還是要一步一步去做,飯要一口一口地吃。那麼,吳越、徐州、荊州,我們應當選擇哪個方向呢?”

  群臣紛紛進諫,有說要進攻徐州的,有說要進攻吳越的,總之說什麼的都有。

  朝會討論了半晌,也沒商量出個結果來,趙子陵無奈宣佈了退朝。

  等到群臣散去之後,趙子陵回到書房,正要批閱奏摺,突然有太監報告:“陛下,內閣大學士房玄齡和杜如晦在外面求見。”

  房玄齡、杜如晦,都是唐朝李世民的得力謀士,房玄齡以善於謀劃著稱,杜如晦則以果處事果斷而著稱,兩人合稱為“房謀杜斷”是開闢貞觀之治的重要推手。

  武德九年,他們二人參與玄武門之變,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

  趙子陵在神聖帝國實行的是內閣制,如今的內閣首輔乃是大名鼎鼎的長孫無忌,而房玄齡和杜如晦則並列次輔。

  大唐的開國三位名臣,竟然都在趙子陵的手下,簡直令人心驚。

  要知道,陳飛能有這麼多超一流的名臣武將,靠的可都是“神將合成”這一天賦。而趙子陵可沒有這變態的天賦,卻能擁有這三位名臣入閣,實在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