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的苦瓜 作品

小科普:澶淵之盟

    這和平的條約一簽,原本是遼國皇帝下面的地方人可以拿到一些錢發展本身的,直接就到了遼國皇帝手裡得了,他們一點好處沒有。

    這上下層的矛盾就被寇準這一招給加劇了。

    因為和平,兩國無戰事,遼國軍事上日趨鬆弛,上層因為這筆意外之財,窮奢極侈也好,酒池肉林也罷,腐化得很快。

    遼國鬆弛,所以,強盛至極的遼國比宋國還先倒下了。

    遼國為什麼比宋國還早亡,沒有這份盟約的功勞麼!?

    只是,唉,想得挺好,自己人不爭氣,寇大大徒呼荷荷。

    遼國鬆弛的同時,宋國也很鬆弛,也就是還有個西夏在邊上立著,逼著還得完善軍備,加強邊防。才死得慢一些。

    瓜估摸著寇準雖然埋了坑,但是還沒來及好好挖,就被涼了心。

    據說寇準簽訂了這份合約之後就驕橫跋扈啥啥的,逼著皇帝親征這事,雖然結果不差,但皇帝想起來也不能高興啊,後來又有宋朝內部的各種,於是被貶官,被誣陷,客死他鄉。

    於是這個盟約埋下的坑,還沒來得及展開,想坑遼國的同時把宋國自己也坑了。

    要說澶淵之盟,瓜覺得,又是被斷章取義的歷史上的一篇。

    後世斷章取義也就罷了,當時的人斷章取義才是關鍵。

    宋真宗其後的歷任君王在戰爭中妥協求和,拿錢換和平的趨勢走高。

    文臣覺得,寇準都這麼幹了,我為啥不能。

    皇帝覺得,我前面的都這麼幹了,我為啥不能。

    所以,要說評價,需要綜合當時的背景來說,跟後面的接棒人來說。

    打贏了還議和就說宋朝沒有民族氣節這事,就是黑。

    自古以來只以成敗論英雄,如果宋朝後面的人立住了,領會了,是不是會有人誇宋國當時是高瞻遠矚呢,是戰略性退讓呢?

    無從考究。。。。歷史沒有如果。

    但簽訂盟約之後,北宋的發展確確實實一日千里是真的,創造了宋朝的先進文化技術文明是真的。m.x.com

    四大發明有三個,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都是在宋代出現並得到大規模的實際應用。

    沒有這一百年的和平,宋國不會有這樣的發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以上吧,瓜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