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的苦瓜 作品

第三百六十八章 差役法二

    在原來,李冬兒沒有認真去研究朝廷的一些政策法律的條例的時候。

    她對宋朝的制度還停留在一個很膚淺的層面上,只知道一些跟她相關的。

    她的強國方向是走商業與種田路線。

    作為穿越女,後世這種資訊爆炸的時代,什麼都知道一些,俗稱知道分子。

    搞個酒樓什麼的摸索著也就弄出來了。

    種地養豬是本行不用說。

    納賦什麼的,她小時候不懂,跟關羽長成親沒多久就成了軍戶,軍戶雖然不太自由,但很多苛捐雜稅就跟她沒有什麼關係。

    軍戶最簡單不過了,出人。

    出完了人,其他隨意,只要不是太出格,在木石村這種軍戶聚集地,你要家裡有勞力能開荒,地隨便種,種出來多少是多少。

    養什麼活物,種桑種麻的,大家睜隻眼閉隻眼,日子也就過下來了。

    關羽長變成了村長兼里正,李冬兒才更深層次的體會到了老百姓的難。

    限制人口的是百姓不敢生,不能生的人丁稅。筆趣庫

    限制發展的是百姓不敢富,不能富的差役法。

    【以上兩句畫重點,下方有小科普說明差役法的受眾。】

    差役法裡的衙前,真心是最坑的一個差役。

    百姓無償供服,職掌官物押運和供應,負賠償失誤和短缺等責任。

    宋律規定家財達到二百貫就必須承擔衙前差役。

    也就是隻有中戶跟上戶才需要承擔。

    本意還是均貧富,可一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最終就是把最中間的那層逼成了下等戶。

    還是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我看了一個話本。

    就是一中等戶,原本家財幾百貫,被派了送酒麴上京的活。

    要取這批酒麴,官衙那邊要抵押三百貫。

    賣房子賣地的好不容易湊了三百貫交到了官衙,取了酒麴,運輸,僱人,路上住宿,沿途打點,又花了一百貫。

    到了地頭,人家一驗,說酒麴敗壞了。

    收不到酒麴的錢,還因為誤了新酒釀造被抓起來了。

    家裡把剩下的田地也賣了,又花了一百多貫,才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