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章 提醒

    “有了座標,但問題是,時間無法求得,地震強度無法求得。”

    這是困擾沈奇的兩大難題,時間、地點、強度,這三個指標決定了如何對應可能會到來的地震。

    至於四組座標是否準確,沈奇也不知道,需要驗證。

    四組座標位於南北太平洋上,和美國、俄羅斯、新西蘭三個國家相關。

    這是個秘密,沈奇不敢到處亂講,否則有可能引發當地居民的恐慌情緒。

    資料顯示,美國烏尼馬克島常住居民為39人,俄羅斯尼科爾斯科耶島常住居民為22人,新西蘭坎貝爾島常住居民為10人。

    雖然烏尼馬克島、尼科爾斯科耶島、坎貝爾島三個島嶼上的動物數量遠多於人類,但畢竟還是有極其少量的人類在島上活動,除了原住民亦有一些搞科學勘探的生物學家或地質學家。

    出於科研工作者的良心,沈奇立即給美國地震網、俄羅斯地震網、新西蘭地震網發郵件。

    在郵件中,沈奇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我是普林斯頓數學系教授沈奇,經過我的計算,我發現貴國某某座標處有可能發生地震。

    地震時間,不詳。

    地震強度,不詳。

    如果貴網近期監測到該座標位置發生里氏2.0級以上的地震,請立即與我聯繫,謝謝。

    於此同時,沈奇梳理出一版簡要的論文,題為《新型地震模型的研究》。

    在這篇科普性質的論文中,沈奇用簡明的語言描述了地震原理,並附他推導出的核心數學式子。

    至於這個式子的具體推演、計算過程,略去。

    基於數學模型的計算機編程內容,一概不談。

    在此文中,沈奇只講地震數學物理模型的理論原理,看不到任何一個具體的經緯度座標。

    什麼北太平洋、南太平洋,烏尼馬克島、坎貝爾島,那是絕對不提的。

    地震模型的科研成果屢見不鮮,沈奇並非首位發佈地震模型研究成果的人。

    世界上著名的地震模型有古登堡-里克特模型,布里奇-諾波夫模型,等等。

    模型擺在這裡,誰愛預測誰去預測。

    反正我老沈不在公開場合預測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