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拾荒 作品

第263章 夜色明黃

    論及海戰的指導思維,戰列線是不得不被提及的一個重磅名詞。



    曾幾何時,風帆方興,隨著噸位擴大和鑄鐵業的發展,越來越大的火炮和越來越遠的射程第一次改變了人類對海戰等於接舷的刻板認識。



    但當時的火炮精度有限,極低的命中率和不穩定的發揮使海軍苦不堪言,一度只能重新擎起“勇猛”的大旗,在軍隊中摒棄炮火,鼓吹刀劍。



    直至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弗朗西斯.德雷克用海盜擅長的突襲扯散了無敵艦隊的正面,查爾斯.霍華德以有限的炮火和首創的線列炮擊給了西班牙人致命一擊,奏響了西班牙海洋帝國的輓歌。



    英格蘭的海上霸權之路從這一刻起步,而查爾斯.霍華德和弗朗西斯.德雷克所共創的線列炮擊戰術成為了這一步堅實邁出的旗幟,戰列線從此被世界各國奉為圭臬,連最強大的戰艦都被冠以戰列艦的勇名。



    然而,戰爭的器具總會因為戰術的改變而改變。



    戰列線橫空出世後,世界各國的海軍不斷趨向船堅炮利,火炮的穿透力跟不上船殼的厚重,想在戰列線中擊沉一艘主力戰艦正變得越來越難。



    在大不列顛海軍部的內部數據中,三百門以上中等規模海戰有80%流於平局,戰鬥雙方無沉無破,熱熱鬧鬧聚,熱熱鬧鬧散,平安喜樂,不傷和氣。



    這絕不是軍人追求的世界。



    故而自18世紀中葉起,一種對復古戰術的討論在皇家海軍中塵囂日上。



    抵近!



    極端地崇尚高速抵近,奉行在海戰中推行短兵,模仿海盜,以單艦對決或小規模戰團實現速戰,勝戰。



    這種討論主要集中在思維活躍,不受傳統困擾的年輕人當中,而他們的第一個成就,就是把危險的臼炮搬上了戰艦。



    側舷切進戰術,充分發揮重磅火炮的近程穿透力和大型戰艦的舷高優勢,在50至150米距離展開運動炮擊,大幅度提高炮擊命中率。



    交錯側擊戰術,以300米內中近程靜止炮擊發揮側舷火力與防護優勢,快速清掃敵方甲板,或瞄準船桅,摧毀敵機動能力。



    正面突擊戰術,以艦艏挑戰對方火力最強大的側舷,用超高破壞力的臼炮在短時間連續規避中建立優勢。



    三大細節戰術大幅度豐滿了戰役變化的圖上推理,而隨著第一批抵近思維的信徒逐漸成為海軍中堅,新戰術又在實踐當中收穫了大量的經驗。



    然而,因為與老一輩的指揮官在思維上相沖突,這批果決、堅定、勇猛、激進的軍官本身卻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肯定。



    他們不服從命令,時常拆散戰列,無論勝敗都容易產生巨大傷亡,各種負面被無端擴大,抵近戰術被視為邪說



    沙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且還是其中稱得上幸運和亨通的代表人物,而他的圓型編隊協防本身就是抵近思維的實踐型推演,也是那一代少數得以進入實踐階段的大規模抵近戰法之一。



    抵近思維因此折服下來,論辯的戰場從海軍部收縮到海校,浸濡出兩個怪胎,體驗派的納爾遜和學院派的洛林。



    納爾遜是海軍抵近思維的正統繼承者。



    在屈指可數的校內推演對抗中,他發明並完善出號稱離經叛道的斜列穿插戰法,即完全放棄傳統的戰列線優勢,以t字直線這個傳統視野中的絕對劣勢位置作為戰役發起點,以勇猛的突進實現局部亂戰,在對方的戰列縫隙中尋找並搶佔臨時t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