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354章 又是豐收的一年

    清朝的時候,人口之所以能夠到達到四個億,最關鍵的不是滿清的勵精圖治,而是因為地瓜和土豆等高產糧食的廣泛種植,給養活更多的人口提供了可能。

    自從諸葛布從美洲將土豆和地瓜找回來之後,李承宗全力推廣。

    幾年時間過去了,如今大唐的糧食問題不能說是徹底的解決,但是各地的糧倉爆滿,這卻是真的。

    如今,又到了一年的秋收時節。

    百姓們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市面上的糧食價格,又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這個年代的百姓,種植糧食並不需要去購買化肥農藥,只需要自己留種子種植就可以了。

    所以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少。

    雖然糧食價格下降,對於出售糧食來說是一個壞事。

    但是由於大部分百姓都不會賣糧,糧食價格下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沒有太大的壞影響。

    反倒是那些在城池裡頭沒有種植糧食的百姓,因此獲利。

    “陛下,今年秋收雖然還沒有完全結束,但是民部預計整體的產量相比去年能夠增加一成。

    市面上的糧食價格,如今已經進一步的下滑了。”

    馬周很是積極的來到李承宗面前,彙報著今年的情況。

    “大唐現在每年的耕地面積都在增加,糧食收成也在增加。

    民部需要跟工部好好的合作一下,看看能不能搞出一些能夠提高耕作效率的器具。

    這樣一來,哪怕是種地的人變少了,我們大唐的糧食收成也能繼續上漲。”

    作為一個國家的負責人,李承宗需要從大局考慮問題。

    大唐想要強大,單靠農業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發展工業需要的人口,只能是從農業人口之中轉移過去。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提高農業的效率。

    要不然工業是發展起來了,但是農業下降了,糧食不夠吃了,那是會出大問題的。

    “這方面民部一直都在跟工部和渭水書院一起在努力,優先從遼東道那邊出發,先提高那邊的種植效率。

    因為到目前為止,遼東道的人均土地面積是最多的,每個移民也都可以分到一百畝的土地。

    一家人就能有好幾百畝,這麼多土地,正常情況下一家人是肯定沒有辦法耕種的。

    雖然也可以通過購買奴僕的方式來一定程度上的解決,但是也是沒有辦法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並且要是奴僕購買的太多,那就會導致遼東道的人工結構很奇怪。

    大唐強大的時候還沒有什麼關係,一旦出現什麼情況,這些奴僕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不良影響因素。”

    馬周也是聰明人。

    他自然也是很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工作。

    李承宗希望自己做什麼工作。

    只要是領導關心的問題,那就是重要的問題。

    “遼東道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投放新式的耕地器具的地方。那裡大量的種植了水稻和黃豆,不管是水稻的插秧、播種、除草還是打稻穀,都是需要考慮提高效率。

    除此之外,遼東道的耕牛數量一定要得到保證,別到時候土地是種了很多,但是畝產卻是很低。”

    沒有誰比李承宗更加清楚遼東道的糧食種植潛力有多大。

    運作的好的話,單單一個遼東道就可以滿足整個大唐百姓的糧食需求了。

    “陛下,這方面我們一定會注意的。另外,這段時間蒸汽機相關的各種設備的發展非常的快,我們也在考慮有沒有可能把蒸汽機跟自動化的農具相結合,大幅度的提高我們的糧食種植的效率。

    這方面,民部準備專門拿出一部分的資金跟渭水書院和一些作坊合作,專門開發一些新式的農具出來。”

    耳濡目染之下,馬周也覺得蒸汽機的潛力可以繼續挖掘。

    作為一種全新的動力,許多場合顯然都是有它發威的機會。

    “優先考慮耕地方面的機器如何運用蒸汽機,畢竟使用了蒸汽機的設備肯定是比較笨重,用來耕地的話,顧慮就可以少很多。

    要不然得話這樣子的設備很可能把地裡面的莊稼給搞壞了。”

    李承宗自然是知道後世各種各樣的農用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