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341章 小孩子不聽話了,要打屁股(大章,求訂閱)

    長安城的夏天,有點熱。

    不過,只要不直接停在太陽底下,就不至於熱的難以忍受。

    要是在嶺南道,那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那種溼熱的感覺,不管你身處何地,都沒有辦法改變。

    “陛下,我大唐郎朗大國,禮儀之邦,在對待番邦蠻夷之時,理應先禮後兵。

    如今一言不合就派出十萬大軍要揚言滅國,這實在不是什麼明智之舉啊。”

    眼看著各路大軍的出征準備都做的差不多了,朝中還是有一些反對的聲音。

    攻打高句麗,他們倒也不是完全反對。

    但是一言不合就滅國,這在他們看來是不合時宜的。

    孔穎達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為儒學傳人,他自然是希望大唐能夠更加的重視符合儒學的禮儀。

    “孔祭酒,對付高句麗這種有著狼子野心的國家,沒有必要什麼先禮後兵。

    這麼多年來,他們跟我們先禮後兵了嗎?

    與其耽誤了戰機,不如果斷的出擊,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還我大唐一個平靜祥和的邊疆環境。”

    許敬宗作為工部尚書,這段時間都非常的忙。

    畢竟大軍出征的許多東西,都是需要工部配合準備的。

    現在自己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差不多完成了,孔穎達還在那裡磨磨嘰嘰的說這說那,甚至反對出征,他肯定是不會同意的。

    當然了,最關鍵的是他知道李承宗已經下定決心要滅掉高句麗了。

    這種情況下,任何反對大軍出征的人都是許敬宗的敵人。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我大唐如今已經統一天下,應該更加充分的利用禮儀的手段來臣服蠻夷。

    所謂的打江山容,坐江山難。

    陛下,馬上得來的東西,終歸是不穩的,沒有辦法讓人心服口服。”

    孔穎達不想跟許敬宗在那裡爭辯。

    許敬宗的厲害,他之前就見識過的。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陛下,孔祭酒說的其實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十萬大軍出征,必定是耗費大量的糧草器械。

    如今我大唐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刻,能夠不打仗還是不打仗的好。”

    最近一直沒有太強的存在感的御史賈雨成,今天出來刷存在感了。

    “國雖大,好戰必亡。陛下,請三思而後行啊。”

    看到有人聲援自己,孔穎達更加積極了。

    “孔祭酒,你是不是書沒有讀好。這國雖大,好戰必亡後面,還有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啊。”

    褚遂良雖然之前也勸說李承宗要謹慎,但是既然朝廷已經做了決定要出兵了,他的態度立馬就有了變化。

    現在看到孔穎達還在那裡囉裡囉嗦,他也有點不爽了。

    “陛下,子之所慎:齊、戰、疾!雖然微臣相信我們大唐的將士天下無敵,但是戰爭必定也是會給大唐帶來傷害。

    高句麗這一次的情況,完全有可能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沒有必要勞師動眾的安排大軍出征。”

    坐在御座上的李承宗看到孔穎達不餘遺力的在鼓吹著自己的理念,心中也是一陣膩歪。

    “孔愛卿,既然你覺得應該先禮後兵,那朕就安排你帶著禮部的人員,去一趟遼東城吧。

    要是在大軍攻城之前,你能夠說服高句麗遼東城的守將向我們大唐投降。

    那麼朕必定記你為首功。”

    李承宗這麼一說,臺下的臣子們都愣了一下。

    特別是許敬宗,他很想笑,但是卻是忍住了。

    而孔穎達的臉色卻是不斷的變幻。

    讓自己出使高句麗,還要勸說人家投降?

    這是有人能夠完成的任務嗎?

    朝廷大軍在後,自己進入到了遼東城之後,不會被人梟首示眾吧?

    想到這裡,孔穎達立馬就萎了。

    “陛下,微臣……微臣近日身體抱恙,遼東遠離長安城,近期微臣恐怕不適合前往。

    等將來微臣身體恢復了,一定親自出使遼東。”

    說完這話,孔穎達難得的感受到了臉上一陣火辣辣。

    只見他低著頭,再也不敢多說什麼。

    而有了孔穎達的前車之鑑,自然沒有誰會再那麼不識趣的跳出來反對出兵了。

    誰反對,就讓誰出使高句麗,去勸說人家投降。

    這哪裡是出使啊!

    這是去送死啊!

    能夠在朝堂上混出點名堂的人,有誰是傻瓜?

    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誰也不願意去做啊。

    這麼一來,大唐朝廷上下官員,在對待出征高句麗這個事情上,總算是隻有一個聲音了。

    各路大軍,也很快就開始開拔。

    這個時候,大唐過往修建的水泥道路就充分的發揮作用了。

    往常,大軍行軍的速度是非常有限的。

    特別是遇到下雨天的時候,基本上好幾天都沒有辦法怎麼行動。

    那些黃泥路被雨水沖刷之後,嚴重影響行軍。

    但是現在不同了。

    有了水泥道路,大軍一天就能行走一百多里。

    像是前鋒的騎兵,更是一日就可行走好幾百裡。

    ……

    登州。

    李靖再一次的被任命為渤海道行軍大總管,跟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薛萬徹一起,水陸兩地同時對高句麗發動進攻。

    “大總管,從登州前往平壤城,經常都有商人走這條海路。

    正常情況下,只需要兩天功夫就夠了。

    如今朝廷出兵高句麗的消息在大唐雖然傳開了,但是高句麗內部估計還沒有收到。

    微臣在收到朝廷的指示之後,立馬已經安排兵馬把所有的碼頭都看守住了。

    任何一艘海船沒有得到批准,都不允許出海,為的就是防止高句麗的探子回到平壤城通風報信。”

    登州刺史淳于難很是恭敬的站在李靖身邊,彙報著相關的情況。

    雖然刺史是文官,正常情況下李靖這個武將是管不到他的。

    但是要知道現在李靖可是渤海道行軍大總管。

    所有環渤海地區的州縣,在作戰期間都需要聽從李靖的指揮。

    可以說,在打仗的這段時間內,李靖就是環渤海地區最高的軍政長官。

    誰要是不聽話,他完全有無數種方法去收拾他。

    哪怕淳于難是登州本地的土著也不例外。

    “很好,本總管之前還擔心大軍從登州出發的消息會傳到高句麗。

    到時候他們做了準備,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要高很多。

    現在不用擔心這一點了。”

    李靖對淳于難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

    不過,對方能夠順利的完成朝廷交代的各項任務,對他來說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刺史了。

    大軍從登州出發,許多後勤補給物資也是需要從登州附近籌集。

    如果登州刺史的水平很差的話,李靖也是會很鬧心的。

    “大總管,之前陛下出兵,多次將後勤補給的一部分任務交給了當地的商家。

    如今我大唐攻打高句麗,整個大唐,沒有哪個地方的人比我們登州本地的商家更加了解平壤城以及附近的情況。

    城中的商賈也在託我詢問大總管,是否大軍的一部分後勤以及戰場打掃之類的工作,可以交給那些商人來負責?

    這麼一來,朝廷就不需要安排那麼多的民夫去協助大軍作戰,也能最大程度的減少對民生的影響。”

    淳于難看到李靖似乎很好說話的樣子,問出了一個有點突兀,但是有符合過往操作的事情。

    確實,有李承宗過往的先例在那裡,淳于難問出這個問題,不管李靖是同意還是不同意,都不好就這個問題發表太多看法。

    再說了,大軍出征,雖然已經在後勤方面做了很多準備了。

    但是畢竟還是有許多事情需要人幫忙的。

    登州本地的商家願意站出來的話,李靖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那就辛苦登州本地的商賈了,回頭本總管會安排負責後勤的人員專門與登州對接。”

    幾乎沒有怎麼多想,李靖就同意了。

    當然了,他也很清楚,所謂的登州商賈,肯定有不少都是跟淳于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

    甚至有一些直接就是淳于家的產業。

    這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

    畢竟大唐的那麼多州縣,很多刺死和縣令都是本地豪族的代表。

    朝廷對當地的影響力,其實還是比較有限的。

    “多謝大總管成全!我們登州作為通往倭國和朝鮮半島的重要海貿基地,一直都有各種物資備用。

    大軍前往高句麗,雖然如今天氣還比較炎熱,但是過個幾個月就會開始降溫,各種需要準備的物資還是挺多的。

    除此之外,那平壤城也算是一座大城,裡面有高句麗不少勳貴富商,到時候我大唐將士拿下平壤城,必然是有許多戰利品和俘虜需要處理的。

    那些商家處理這些事情都是專業的。

    到時候大軍直接向朝廷繳納的俘獲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淳于難得心情非常的不錯。

    公事私事都辦妥當了,他這個登州刺史的位置就更加穩固了。

    “大軍在登州休整一日之後,明天就會開始登船,讓將士們在船上習慣一下,後天開始出發。

    在此期間,務必確保任何的消息都不會洩露給高句麗。

    登州城內的治安也務必加強管理,不要出了什麼亂子。”

    李靖吩咐完之下任務之後,就開始排兵佈陣了。

    他一個行軍道大總管,自然是不可能什麼小事都去跟淳于難溝通的。

    ……

    “大王,從平壤城傳過來的消息,高句麗的邊軍在遼東那邊跟大唐起了衝突。

    我覺得這對我們新羅來說,也許是一個好事。”

    在新羅國都金城,大臣乙祭正在跟新羅女王金德曼商討著事情。

    去年年底,金德曼的父親真平王金白淨去世,因真平王無子,新羅人於是擁立金德曼繼位,上尊號為聖祖皇姑,成為新羅國第一位女性君主。

    這金德曼雖然從小就在皇宮之中長大,但是畢竟是一個女人。

    所以剛剛即位之後,朝中的很多權利都掌握在大臣乙祭手中。

    好在乙祭倒也忠心耿耿,目前沒有二心。

    “聽說那大唐是比大隋更加強大的存在,你覺得如果他們兩邊打起來的話,誰會勝利呢?”

    雖然新羅距離大唐的直線距離不是非常的遠。

    但是這個年代,新羅這樣子的小國家,他們的造船技術是及其落後的。

    所以他們要來到大唐,很多時候都還是走的陸路。

    新羅要從陸地上前往大唐,那個距離可就遠了。

    再說中間還夾著一個跟新羅的關係並不算好的高句麗。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此時此刻的新羅,跟大唐的交流其實不是很多。

    如果不是這幾年不少大唐的商家開始出現在新羅的境內,他們對於大唐的瞭解還要更少。

    “之前的大隋,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但是他們的帝王御駕親征,連續三次都沒有打贏高句麗人。

    甚至通過這幾次的戰爭,高句麗人的實力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變得更加強大了。

    特別是那些隋朝的匠人和農戶被俘虜之後成為了高句麗子民,給高句麗的發展貢獻了非常大的力量。

    最近十來年,高句麗又在跟大唐接壤的遼東地區修建了大量的長城和堅固的城池。

    如果唐軍真的再次跟高句麗作戰的話,恐怕面對的壓力會比當年的隋軍還要打呢。”

    乙祭先不是非常看好大唐。

    對於他來說,高句麗是近在身邊的強國,他們對高句麗的實力有著非常直接的瞭解。

    而大唐的話,對他們來說還是有點遙遠。

    並且大唐立國才十幾年,前面一半的時間還在打仗,真正的發展時間也就是七八年而已。

    就以這個年代的信息傳播速度,新羅國內除了一些商家對大唐的實力有一些瞭解之外,其他人的瞭解都是非常膚淺的。

    甚至他們覺得大唐應該也就是一個跟高句麗的實力差不多的國家。

    誰也奈何不了誰。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也聽說唐軍這些年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就連草原上強大的突厥人都被他們給打敗了。

    而金城之中,很多精美的商品都是大唐那邊生產的。

    恐怕這一次高句麗要是再和大唐起衝突的話,會吃一個大虧啊。”

    金德曼對於高句麗的感情是比較複雜的。

    在她看來,如果高句麗和大唐打個兩敗俱傷,那就是最好不過了。

    要不然的話,不管是誰贏了,對新羅都不是好事。

    “大王請放心,微臣會再安排人去打聽消息。這些年,金城也出現了不少唐人商家,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這些商家進一步的瞭解大唐的情況。”

    乙祭雖然不是特別認可金德曼的話,但他倒也不是剛愎自用的人。

    只是安排人瞭解一下,也沒有什麼壞處。

    再說了,他也在衡量,新羅今後在對抗百濟和高句麗的時候,到底能不能借用一下大唐的力量?

    如果可以通過大唐的手來削弱高句麗和百濟的力量,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

    平壤城。

    這也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了。

    哪怕是一千多年以後,它也還是屹立在那裡。

    當然了,這個時候的平壤城,肯定跟後世的不完全相同。

    作為高句麗的國都,平壤城算是高句麗乃至朝鮮半島最發達的城市了。

    當然了,這也是矮個子裡拔高個。

    平壤城再發達,放在大堂的話,也是連前十名都進不去的。

    “阿耶,王宮裡頭的那些人,對我們在遼東那邊的做法,意見不小呢。

    要我說,乾脆就派一支人馬把那些人都給砍了,阿耶您直接成為高句麗的國王,那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淵男生是淵蓋蘇文的長子,屬於典型的反唐派,或者說是主戰派。

    這一次讓人在遼東那邊搞點事情出來,就是淵男生的主意。

    “高家畢竟是我高句麗名義上的國王,他們已經統治我高句麗有上百年的歷史了。

    國內有很多人明面上不敢站出來反對我們,但是在心裡面還是支持高家的。

    所以我們做事要穩一點,不要著急。

    只要把高句麗的軍權全部掌握在我們手中了,很多事情自然就好辦了。”

    淵蓋蘇文一身武藝很是高超,但他並不是那種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

    恰恰相反,他算是高句麗中少有的聰明人。

    要不然淵家也沒有辦法成為高句麗國內唯一可以跟王族相抗衡的家族。

    “阿耶,大兄,我覺得在這個時候跟大唐產生爭執,是沒有好處的。

    如今的大唐的實力非常的強大,就連東突厥這樣的國家都被他們給滅掉了。

    在大唐的西部,他們也把吐谷渾給滅掉了。

    大唐國內的各個反叛力量,如今也已經全部消失乾淨了。

    不客氣的說,這個時候的大唐是最強大的,我們要是跟他打起來,很可能把過去幾十年努力積累下來的東西都給打沒了。”

    淵蓋蘇文的二兒子淵男建的觀點,顯然跟自己的大哥有點不同。

    高句麗建國以後,雖然也是參照了中原王朝的體制,但是又不完全一樣。

    像是嫡長子繼承製,在這裡基本上就沒有得到普及。

    哪個兒子的實力強大,就由哪個兒子繼承。

    這一點,倒是跟草原上的風格更加接近。

    所以別看淵男建是二兒子,但是他的支持者也是有不少的。

    淵家的家業,到時候也有可能是淵男建來繼承的。

    這麼一來,淵男建跟淵男生之間自然也就有矛盾和立場的差異了。

    淵男生是主戰派,淵男建是主和派。

    這兩個派系在高句麗內部都是有大量支持者的。

    “二弟,正是因為大唐如今在快速發展,如果我們不盡早的想辦法拖累他們的發展,到時候等到他們主動的攻打我們的時候。

    那我們的勝算就更加的小了。至於你之前提議的向大唐朝貢的事情,更是靠不住。

    到時候我們高句麗先輩們辛苦打下來的戰果,就全部還回去了。”

    淵男生自然知道自家二弟打的是什麼主意。

    反正只要遇到了正事,他們兩兄弟的意見一定是不一樣的。

    不管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還是其他什麼願意。

    總之從結果上來看,他們的意見就是不一樣。

    “我們在遼東已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大量的長城和堅固的城池。

    唐人只要不傻,就知道我們高句麗也是不好惹的。

    當初隋朝上百萬大軍都被我們打敗了,如今面對更加強大的高句麗,唐軍需要出動多少兵馬才能打敗我們?

    當初隋朝就是因為多次攻打我們高句麗,最終導致國內各種戰亂,把整個國家都搞沒了。

    這些情況,你覺得唐人就不會吸取教訓嗎?

    這個時候,只要我們主動的前往長安城朝貢,那些愛面子的中原人,立馬就會跟我們化干戈為玉帛。

    指不定到時候他們贈送回來的禮物,比我們送過去的還要豐厚很多呢。

    這樣子的方法,難道不是對我們高句麗最好的方法嗎?”

    淵男建能夠獲得那麼多的支持者,自然也是因為他的的理念有一定的道理。

    再加上高句麗已經不是當年光腳的人了。

    如今他們也穿鞋了,自然就不想輕易的作戰。

    “哼!你想的倒是很美。我們高句麗讓隋朝多了大臉面,固然是從側面上為大唐立國做了貢獻。

    但是那些中原人在對外的時候都是一條心。

    我們高句麗讓中原王朝丟了臉面,唐人遲早都是會出兵找回來的。

    你說的那些理由,聽起來是很有道理,但是人家根本就不會跟你講道理。”

    淵男生自然不會輕易的被自己弟弟的觀點給說服。

    反正自己掌握的軍權更多,淵男建哪怕是有意見,很多事情也沒有辦法阻攔。

    “行了,你們不用爭了,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我們想要回頭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雖然二郎說的也有一點道理,但是大郎你說的也一樣有道理。

    不過,總的來說,挑起跟大唐的衝突,對於我們淵家進一步的掌握高句麗的兵權來說,是有好處的。”

    淵蓋蘇文已經習慣了自己兩個兒子隔三差五的在那裡爭論。

    他有時候支持大兒子,有時候支持二兒子,倒也沒有完全偏向誰。

    不過,這一次,他顯然是支持自己的二兒子的。

    “阿耶說的沒有錯,進一步的掌握軍權,這才是我們淵家此時最需要做的事情。

    如今的遼東地區,雖然大部分的城池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但是國內城等一些城池的將領,還是聽高家的話得。”

    淵男生挑釁一樣的高昂著頭顱看了淵男建一眼。

    “阿耶,我還是覺得這個時候,有必要安排一支隊伍去長安城訪問,不管是為了迷惑唐人,還是真的要跟大唐交好,這樣子做都是值得的。”

    淵男建知道這個時候一味地反對,已經沒有什麼用了。

    畢竟自己的阿耶的態度也已經比較清楚了。

    自己再在那裡糾纏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這個事情,榮後再議吧!這段時間,我們要把高家的人看好,不要讓他們搞出什麼么蛾子了。”

    淵蓋蘇文這麼一說,淵男建張了張嘴,最終還是什麼都沒有多說。

    但是他心中,卻似隱約有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