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311章 上海縣的變化

    畢竟,作為李承宗的弟子,劉仁軌最在乎的其實就是師父對自己的態度。

    “好!這事就交給你去負責了,要儘快的去落實!”

    果然,劉仁軌沒有任何的猶豫就同意了。

    ……

    上海碼頭附近的一處酒肆之中,崔文飛和鄭海東正把酒言歡。

    “崔兄,這上海縣的情況,可是一天一變樣,據說現在已經有超過十萬人常駐在這裡了呢。

    要是算上那些外地商家帶來的人,估計這裡還得多幾萬人。”

    鄭海東也是上海縣剛剛成立的時候就過來了的老人。

    當初滎陽鄭氏安排他來上海縣的時候,他還不是很樂意,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不滿。

    但是伴隨著上海縣的發展,特別是滎陽鄭氏的鹽業在這裡煥發了第二春,鄭海東的心情立馬就變了。

    甚至他在滎陽鄭氏內部的地位也跟之前完全不同了。

    以前滎陽鄭氏雖然也算是大唐主要的鹽商之一,但是在青海城那邊過來的鹹魚的衝擊之下,可謂是搖搖欲墜。

    但是現在跟著人家在上海縣開設了海水曬鹽作坊,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一方面,這樣的鹽巴的成本比較低。

    另外一方面,上海縣這裡因為捕魚業的發展,對於鹽巴的需求很是旺盛。

    單單各種各樣的鹹魚醃製,就可以消耗掉大量的鹽巴。

    這對於曬鹽作坊來說,自然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如今整個上海縣的捕魚業,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規模。

    “十萬人應該還是老黃曆了,你看看那江南造船廠,單單一家造船作坊就已經有了三千多名匠人。

    還有其他幾個大的作坊,全部人數加起來就已經超過兩三萬了。

    按照我的估計,上海縣這裡的人口,估計都已經有二十萬了。”

    這年頭的人口密度可不像是後世那麼的高。

    二十萬一個縣,放在後世絕對是低於平均水平,要考慮撤縣合併的。

    但是放在大唐,這就絕對是一個上縣的人口數量了。

    甚至在一些邊疆地區,一個州也就這麼一點人。

    “二十萬?有這麼多嗎?”

    鄭海東忍不住張了張嘴,腦中想到了當初第一次來到上海縣的情況。

    那時候,整個上海估計都不到一萬人呢。

    “你看看每天停靠在上海碼頭的船隻,再看看上海縣各地不斷修建的房屋,就知道我這個數據,哪怕是有點出入,也不會差距太大了。”

    崔文飛夾了一塊魚肉,有滋有味的吃著。

    新鮮的海魚,以前他們哪怕是世家子弟,也是沒有機會吃到的。

    但是現在在上海,卻是可以每天都吃到。

    那鮮嫩的口感,讓崔文飛已經不想回長安城了。

    “你們崔家的漁網作坊,現在生意也很是不錯吧?”

    清河崔氏之前的麻布生意是大唐最大的。

    雖然這幾年受到羊毛線和棉布的影響,麻布的影響力大大的下降了。

    但是麻繩的生意卻是好了很多。

    特別是上海縣這邊大力的發展捕魚業,對於漁網以及各種繩索的需求是一天比一天多。

    所以麻繩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一個不小的產業。

    最關鍵是這個產業的競爭不算是特別的激烈。

    “還不錯,我們作坊的漁網和麻繩的質量好,價格低,大家都喜歡買。”

    這個作坊是崔文飛負責發展起來的,所以說到這個作坊的時候,他忍不住有點眉飛色舞。

    沒辦法,這就是他的成績啊。

    “我聽說那商品交易中心快要修建好了,到時候我們是不是要考慮在那裡也開設一個鋪子?”

    鄭海東負責的產業跟崔文飛負責的沒有太大的衝突。

    所以對於很多事情,他們都願意彼此溝通交流一下意見。

    “商品交易中心的規模搞的那麼大,到時候的影響力應該不小,不管出於什麼考慮,我們都要在那裡開設一個鋪子的。”

    崔文飛的這個答案,倒是沒有出乎鄭海東的預料。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