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九變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一章 孫承宗的狐狸尾巴!

面對這樣的對手,明軍一方又該如何排兵佈陣呢?

只見孫承宗起身離座,來到了四方桌案前面,看了一會兒鋪在上面的地圖,而後信心十足的說道:

“敵軍兩萬,我軍十萬,整整五倍於敵,又是在咱們大明境內開戰,天時、地利、人和都在這邊,這一仗,咱們必勝無疑,哈哈……現在聽老夫號令,祖大壽!”

“末將在!”

“你率領兩萬人馬,攻打遵化城!”

“諾!”

……

“何可綱!”

“末將在!”

“你率領兩萬人馬,攻打灤州城!”

“諾!”

……

“曹文詔!”

“末將在!”

“你率領兩萬人馬,攻打遷安城!”

“諾!”

……

“忠義夫人!”

“末將在!”

“三路人馬齊頭並進,敵酋—阿敏肯定驚慌失措,進而放棄永平城,帶領人馬向北逃竄,返回遼東。

你帶領本部兩萬人馬,秘密前往永平城北部的山區內埋伏起來,待敵軍經過之時,進行伏擊,記住了,這一仗,只要儘量殺傷敵軍既可,不求全殲!”

“諾!”

………

聽了孫承宗的一番佈置,在場很多將領都疑惑不解,明明有五倍的兵力優勢,為何不將這兩萬敵軍一口吃掉,而是將其趕走就了事呢?

也有少數幾名將領,明白孫承宗這樣佈置的良苦用心。

要知道,明軍一方雖然有十萬之眾,但其中只有天威軍、關寧軍、白桿兵三支人馬能打硬仗,餘者都是打醬油的,根本沒多少戰鬥力。

而三支人馬裡面,有兩支是疲憊之師,只有秦良玉的兩萬白桿兵是生力軍!

換而言之,敵我雙方的實際兵力對比,差距並不是很大,打殲滅戰是不可能的,能將其趕走就不錯了。

當然了,孫承宗這樣佈置戰術,除了兵力不足,還有另外兩重考慮:

一則,阿敏性格殘暴、嗜殺成性,以前在遼東之時,曾經多次屠城。

如果將其逼急了,這傢伙很可能狗急跳牆,將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鎮內的大明百姓全屠了,那就糟糕了。

不如網開一面,給阿敏留一條生路,等於給四鎮百姓留一條生路!

二則,皇太極為了穩固汗位、集中權力,一直想要除掉三大貝勒,而阿敏就是首當其衝的一個。

如果這一仗幹掉阿敏,等於替皇太極解決了一個心腹大患,女真政權會更加穩固、更加團結,這對大明極為不利!

不如放阿敏回去,讓他和皇太極針鋒相對,若是能引發兵變、讓女真人自相殘殺,那就再好不過了。

現在明白了吧,孫承宗這個老頭子,看著濃眉大眼、剛正不阿的,其實一肚子都是算計,否則也不可能得到那樣的歷史評價:夫攻不足者守有餘,度彼之才,恢復固未易言,令專任之,猶足以慎固封守!

……………

會議結束之後,眾將各自回去準備去了,秦鋒又一次被單獨留了下來,而後被孫承宗領到了後帳中。

後帳內陳設簡單,只有一具休息用的軟榻、幾口大楠木箱子……和少量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