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寫作機器人 作品

第三十四章 四分五裂

    是的,李明都知道他遲早會知道的。

    只要那來自千年後的機器還在蒼穹的頂上,只要那種像是做夢一樣但無法醒來的聯繫繼續聯通上下。

    差不多在謝秋陰回家的時候,太空中的光帆的副葉稍微側了側,為太空站的走廊和大廳擋住了太陽的直射。

    地球在大廳舷窗的前頭,一半的身軀明晃晃得能見到山川河流的紋理,另一半的身軀則顯得晦暗,能見到點點燈火連綿成線的光。

    醫生、周研究員還有羅研究員等人在逆向脈衝以後,和李明都其實是一樣的,都需要檢查,因此被送入第二太空站的封閉觀測室有一段時間了。不過項目還需要推進,比他們低一級的助理們,或剛好沒參與那天的正經的研究員們有的不情不願,有的興致昂揚地在為這未來機器人各個部分做一些簡單的保守的分析。

    大廳和走廊的機器的仿真的代人數量不少,但他們的世界靜得可怕。因為他們的交流不用聲波,而多用電磁的短波,也就是網絡上的溝通。他們的走路不需要腳踏實地,在重力很弱的太空站上接近於漂浮,也就不會發出聲響。

    他們在外形上幾乎沒有區分。要麼是機器的或者有些個人塗裝的身體,要麼是仿真的,那麼臉被遮擋以後,外形在相似的太空環境中成長得趨於一致,於是最明顯的分隔只在性別(性徵)與大體的年齡。

    他們所有的情緒都內斂於網絡之中,不顯於外,於是看上去就像是一些真正的冷漠的機器人。

    在一條隱蔽在內層的走廊中,差不多是東太平洋沿岸吃早飯的時間,網絡廣播在完全模仿了現實環境的虛擬視覺中響了兩次,然後沉默了很久。

    過了半個小時,兩個代人帶著自動運輸車從廊道那頭走來,往新分配的實驗室走。車子裡裝載的是從特殊機器身上解離出來的零件。在初步的檢測中,它被認為是承擔了增強視覺功能的功能模塊,現在要做的是表面材質的進一步分析。

    一位婦女,外表看上去是婦女的代人心神不定地在短波的網絡中說:

    “你說,我們之後會不會改變協議?”

    “改動協議?要改動什麼協議?我沒聽過有這回事。”另一位看上去則是個青年男性,他困惑不解地問道。他們都是該項目在幾個月前徵召的助理工程師。

    “沒有,沒有,這只是我的猜測。前幾天發生的事情我們也都見著了,和調動文件裡講的……大不一樣,你記得你被徵召的時候他們是怎麼講的嗎?”

    青年助理說:

    “當時接我的人講的是,參與未知來源的機器造物的研究。但他暗示說是從美洲東麗國小行星帶計劃俘獲的深空隱蔽造物。”

    約在四十年前,地球各國曾簽訂過近地太空聯合合作框架協議,其中便規定了不得有未經公開之發射計劃,但到了現在,人們說沒有公開的就是不存在的,不存在的當然不會與,而用另一個詞“隱蔽”代替了不存在的發射。

    “小行星帶計劃哪有什麼推進,外太陽系、小行星帶合作,全銀河射電,數得上來的太空計劃,哪個不都要十年,十年十年喊了好久了。東麗國還不如西麗國,沼澤化都治不清楚。”

    青年助理不說話,婦女就憂慮地繼續講:

    “我現在害怕的是會不會籤新的保密協議。”

    “新的協議?記憶舍除?”

    “嗯,別直說了……我怕,但就是當初轟動一時,最後全球禁止的綜合人格模式,你知道就行。聽說,黑非洲的僱傭國在走私舊型號擬代人體時還保留了這一手段。”

    “我們也是禁止的吧?”

    “你以前參加過這種項目嗎?”婦女扭頭質問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在他們交流的時候,在彼此頭盔發射中的那點微弱的信號波被運輸箱完全隔絕在外。

    不過在他們到達實驗室戴著手套打開運輸箱,從運輸箱中取出像是沙漏一樣的“眼睛”的一瞬間,眼睛就讀到了後半截對話全部殘留的光景。

    這些光景以“電波”的形式在一路上的空氣中幾乎消失殆盡,但剩下的那點,也足夠“眼睛”讀取。

    雖然只是眼睛,但眼睛也存在一個很小的處理器。這個處理器能夠做出也只有基礎的邏輯回應,就像是李明都曾經在自我安裝中聽到的歡快的招呼聲,不過足夠沿著某種加密的脈絡、隱藏在無處不在的電波尋找到其他器官所在的方位。

    “眼睛”很快就找到了它的同伴,一個聽覺的“耳朵”。眼睛長得不像眼睛,像一個沙漏。“耳朵”長得也不像耳朵,而像一個藥罐,圓柱體分兩截,常年隱藏在體內。主要偵測的波是機械波,機械波包括聲波,不過也具有接受簡單的信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