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寫作機器人 作品

第五十七章 任務

    木星擁有在太陽系裡最為龐大的磁場,縱然是二十一世紀的數百年或數千年後依然如此。

    而機器人所在的衛星首先是被木星潮汐鎖定。潮汐鎖定的意思是它永遠以同一面面對木星。換而言之,兩顆星星彼此之間是相對靜止的。

    其次,它橫穿了木星強大的磁力線。它的岩石圈便不停地在木星的磁場中切割磁感線,產生了電磁感應現象。換而言之,這是一個天然的岩石發電機。而這岩石發電機足以產生四十萬伏的高壓與三百萬安培的電流。

    這一電流在這群機器人控制衛星以後,便被它們所建造的幾乎覆蓋了這一衛星全境的地下基地所使用。

    木星與它的衛星的運動之中帶來潮汐力、帶來了電力,也帶來了遠比它的身體質量應有的要大得多的地熱。

    這些能量都被機器人們所使用,用以支撐自身的運行。

    其中沒收集到的少許便會加強極光現象,散作滿天的煙花。

    艙室沿著天梯上升,便處在一片極光爍影裡。剛剛脫離衛星表面的中性雲,就進入等離子通環。飛躍等離子通環的瞬間,無線形式的通訊會暫時終結。而等飛躍以後,通訊恢復,艙室已接近了歲星邊緣的雲彩。

    雲彩偶然的散逸,會碰到艙室與絲絃的邊緣,輕飄飄地、像是若有若無的霧。

    天空的四分之三被這巨大的月亮佔據。比歐亞大陸更為龐大的雲團在自相旋轉中,遮蔽了全部的夜色。

    太陽的光線逐漸盈滿天空,那載滿機器人的小小艙室沿著絲線便從上升變作了下降,被霧氣籠罩的天地也越來越廣闊。

    跌宕的風聲像是醉漢神志不清的嘮叨,它驚醒了機器人中最為特別的一位。

    李明都在一種昏昏像是關機的狀態中抬起頭,茫然四顧,只見到天地盡頭的極光在宇宙的黑夜裡亮得像是城市的燈閃。

    底下漂浮著大片大片可能比月球、比火衛一更加龐大的氨冰雲。毛茸茸的雲層像是一片被太陽照亮才會有的金橙色的大海。而云層的邊緣,無數的雲朵便像是浪潮一樣在海中激烈地翻滾、撕裂與變化。

    絲絃懸在雲層的頂端,猶如垂在海面上的釣鉤。

    釣鉤的終點,有一個圓球似的魚餌。

    魚餌一開始還很小,但隨著極速的接近迅速擴大,變成了一個面積絕不遜色於東京或者柏林的巨大建築。

    而這便是他們要抵達的第三觀測站。

    只一會兒,艙室便沿著釣線進入了第三觀測站中。隨著一陣輕微的碰撞聲,它懸停在第三觀測站的上層。

    a00的指令在這時傳到了每一個抵達第三觀測站的機器人的模塊裡。他們紛紛從中走出。李明都看到有像是傘一樣的機器人,徑直從一條小道中離開,它的功能似乎是為了抵禦射線,也可能是為了收集陽光。因此它的使命是前往觀測站的表面,像真正的傘一樣撐在觀測站的表面。

    也有方塊狀的機器人。方塊狀的機器人的功能各不相同。

    有的先是靠移動履輪進入第三觀測站的實驗室,然後便像是個真正方塊一樣嵌入到管子與管子的中間,再不動了。它可能負責的是化學物質的分析。

    有的方塊,則同傘狀機器人一起,前往了第三觀測站的表面,但它和傘一樣不需要長久停留,而是像刷子一樣,依靠電磁懸浮的原理,在第三觀測站的表面材料上來回洗刷。

    也有蜘蛛形的機器人。蜘蛛形的機器人壓根不像是蜘蛛,它進入可能是第三觀測站的中央後,便把自己的身體一攤開,像是一個靠在地上的米字,然後其他各不相同、也不能合併的管線一一連到蜘蛛的身體上。

    原來,它負責的是連接與運算。

    而李明都同樣很關注的蜈蚣形的機器人則出了奇。它壓根也不是什麼生物機器,而是在觀測站的表面,腦袋嵌入觀測站預留的接口。那一節節的身體,便迅速地拉長,接著就垂入雲海,像是風箏一樣斜斜地飄揚了。

    人形的機器人這才明白過來,至少這幾個機器存在其他的目的,可能是因為確實相近,但又有單獨移動的需求,因此在節約的情況下,乾脆靠攏了蜘蛛與蜈蚣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