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玥初柒 作品

第六十六章 齊聚

    袁遺說完這句話,原本熱鬧的氣氛突然變得詭異起來。

    當了聯軍的盟主,至少在討伐董卓這段時間內,此人將有無上的權力,若是真能率大軍攻入洛陽,這個盟主之位自然會成為眾人之首,領取頭功。

    在場的人沒有一個傻子,自然都明白這個頭功意味著什麼。

    此時的各路諸侯,雖然嘴上仍然喊著匡扶漢室,還我河山,內心中卻都抱著逐鹿天下之心,只不過沒有人說出來罷了。

    袁遺自然不會唱獨角戲,所以氣氛並沒有沉默多久,便已經有人率先提議由袁紹擔任聯軍盟主。

    提議的人是冀州刺史韓馥,隨即兗州刺史劉岱,及兗州下屬陳留、東郡、濟北、山陽郡守張邈、橋瑁、鮑信等諸侯紛紛應和。

    兗州、冀州、青州三地之中的各路諸侯,看樣子在心中都隱隱以袁紹為首,雖然每家諸侯下屬兵馬人數並不算多,可架不住他們都能佔據會盟一席之地,隱隱形成了盟中之盟。

    粗略算來,明確表態支持袁紹成為會盟之主的諸侯,居然超過了十名。

    這其中,長沙太守孫堅老神在在,似乎並不在意誰做盟主,徐州刺史陶謙閉目養神,看不出他的真實立場,公孫瓚、趙雲、馬騰三位,一個看天,一個看地,一個似乎是在和自己身邊一個小將商量事情,總之是沒有看場間的大戲。

    劉備只是沉默不語,就像一座雕像,從會盟開始到現在,劉備居然一言未發,極為隱忍剋制。

    其實不難理解,距離袁紹勢力範圍越近的人,便越擔心此時如果不表態效忠,在之後會最先被反攻倒算。

    十名諸侯支持袁紹,六位諸侯算是投了棄權票,唯有一位立場不明,此人正是豫州刺史孔伷。

    現如今這個場景其實早就在齊貞和諸葛亮的意料之內。

    若論兵馬,公孫瓚和趙雲兵合一處之後,再加上南陽劉備的十萬軍士,已經達到了聯軍總數的三分之一,三人並不怎麼害怕袁紹,自然也不會隨聲附和些什麼。

    若說天高路遠,馬騰身居西涼,與此處方且隔著司雍二州,長沙更是和這裡隔著袁術和劉表的勢力範圍,想來也並不太在意袁紹之後的報復和責難,因此就不跟著起鬨了。

    至於陶謙,齊貞是真認為這是個好官,或許心裡只是想著如何滅除國賊,只怕根本不在意誰當盟主。

    於是居於所有勢力幾乎正中央的豫州,刺史孔伷的態度便顯得尤為重要。

    不能不表態,但是一定要最後一個表態。

    這就是齊貞和諸葛亮給孔伷出的主意。

    孔伷手握著天子詔書,雖然是矯詔,可相當於給了聯軍一個名副其實的大義名分,此時再站出來表明立場,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他的地位與其他各鎮諸侯便會完全不同。

    孔伷長身出列,對諸位拱了拱手,朗聲說道:“本初兄四世三公,一心為我大漢鞠躬盡瘁,更是嘔心瀝血解決閹黨之亂,本次討伐董賊,更是身先士卒,振臂呼喊,無論是名望還是心血,袁公皆比我等更為功勳卓著,哪有不為盟主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