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 作品

長寧國之卷 第十五節 鑽井隊(四)

    有一臺墨子型蒸汽機的銘牌上的出生年月更為老舊:1631年7月。是墨子型最早生產型之一。按照使用記錄看,它是從三亞運回來的--實際上已經是臺報廢的機器。

    當然了,按照機械工程師們的看法,除非是主體結構的金屬疲勞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否則所有的大型設備都是可以修復的。內燃機車、輪船所使用的大型柴油機拆卸之後都可以重新翻修上崗。蒸汽機這種傻大黑粗,冗餘量很大的設備自然也可以。

    秦西科立刻帶領自己的徒弟們投入了修復工作,他在機械廠工作多年,經驗是足夠的,還有一幫親自帶出來的徒弟幫忙,在廠裡不論是動力、吊裝還是零配件都很方便。自己搞不定的問題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請更高明的專業人員來幫忙。因此進度方面頗為順利,預計在出發前可以將設備全部翻修完畢。不過,這些蒸汽機配套的鍋爐無法翻修,得等新造的鍋爐。按照生產計劃,出發的時候只有兩套蒸汽機能完整啟運。

    “就算鍋爐沒法一次性按時完工,蒸汽機也要全部運走。寧可到文萊去等鍋爐,也不要留在臨高。”陳鵬宇生怕夜長夢多--現在到處都在上項目,蒸汽機是搶手貨,留在這裡等鍋爐,搞不好又給哪個項目組半途截胡了去。

    設備一經修好或者接收到手,便馬不停蹄的立刻轉運到臨時基地去。陳鵬宇在這裡對調撥給他的工人進行基本的技術培訓。

    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開鑽機打井並不需要多好的文化,油井上的外包工人其實多數都談不上有什麼文化。當個石油工人一是要吃苦耐勞,二是得有力氣,這裡的設備就沒有輕的。

    雖說對文化要求不高,但是必須的培訓還是要有得。畢竟舊時空的“沒文化”和本時空的“沒文化”並不是一個概念。要讓這些從淨化營剛出來沒多久,只有基本讀寫能力的歸化民成為能正確使用設備的石油工人,還是一樁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好在淨化營出來的人,在紀律性和服從性上都被充分的訓練過。培訓也就變得相對簡單一些。

    這批石油工人被劃分成了四組八隊。分為石油勘探組,石油採集組,石油儲運組,設備後勤組。其中石油勘探組3隊和4隊都要攜帶簡易勘探設備和標準鑽井設備。石油採集組分為三隊,每一隊攜帶一臺蒸汽驅動的抽油機。石油儲運組一隊,因為預計是從馬尼拉購買大牲口,所以在後勤基地暫時只有一個隊長負責養牲口。設備後勤組包括設備維修隊和後勤保障隊,前者負責修蒸汽機等事項。

    這個組將最後出發,一是他們的培訓週期比較長,二是預計要攜帶的木材加工廠和修配廠的設備需要較長的等待週期。所以一開始秦西科準備只靠自己和徒弟們組成一個先遣維修組過度一下。

    第一批設備按時交貨了--這還是勘探隊出發前就項目組訂下的貨。包括兩臺蒸汽鑽機和一臺蒸汽吊車,還有兩臺秦西科帶隊加班修復出來的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