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

    ……

    距離魯省日昭市170海里以外的一處礁島附近。

    這片海域地處暖流與黃海冷水團交匯處,歷史上盛產烏賊、對蝦、貽貝等,尤以烏賊汛為最。但由於長期濫捕導致漁業資源衰退,以及孤島補給不易等因素,附近海域早已變得冷清。

    而這正適合作為“黃海冷水團開發項目”的海上研究基地。附近的8000公頃海域,都被規劃為嘉穀黃海漁場的研究試驗區。

    大型養殖工船還在紙上,附近又沒有邳山島這樣的海島依靠,只有中船為研究團隊改造的一艘大型舊油輪,作為“駐紮基地”,可比嘉穀建設第一個漁場的時候艱難多了。

    但相比於駐紮環境,船上的周院士和董教授等人,更關注附近的海域環境。

    “真是貧瘠啊!”無論是水下機器人的拍攝,還是潛水員的觀察,都能得出這個結論。

    不同於嘉穀漁場已經形成的生機勃勃的生物鏈,這片海域的海藻床或牡蠣礁等基層生態環境幾乎蕩然無存,海洋生物唯見零零散散的小魚群。

    “很多時候,沒有親眼目睹,人們根本不知道我國近海漁業資源枯竭的狀況比想象中還要嚴重!”周院士喟然長嘆道:“在黃海,上個世紀中的主要經濟魚類是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白姑魚等,九十年代以來的主角,變成了藍點馬鮫、鮐魚和銀鯧等,這都是位於食物鏈更下一層次的次生物群落啊!平均營養級下降了多少啊……”

    董教授心有慼慼地點點頭。

    海洋漁產的變化太快,一直是像周院士和董教授這樣的老一輩水產人心中的痛他們猶自沉浸在對野生大黃魚的懷念裡,但是如今的國內漁場,多是像這片海域一樣,只見巴浪魚等低值魚的身影。

    而齊政這樣的新一代水產人,沒有那麼多感慨,反而更多是“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

    “終歸有一天,我們的領海會重新恢復富饒之景!”

    想起齊政曾經語氣平淡說的這句話,周院士和董教授相視一笑:“年輕人的世界啊!”

    沒有任何的調侃,只有滿滿的憧憬只要親眼見過嘉穀建設的“海洋牧場”,都不會懷疑其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