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156章 真金白銀的扶持 2/3

    國有農場的大豆自然輪不到嘉穀的份。

    因此田仁裡對國有農場的大豆種植面積、品種以及成本等基本是知無不言。

    除開國有農場,我國大豆生產面臨的主要困境還是農戶土地規模過小,且機械化程度低,難有規模效益。

    嘉穀收購的大豆壓榨產能約有一半落在東北大地上,從東北本地採購到物美價廉的大豆才是最符合嘉穀的利益的。

    儘管過去大豆的經濟效益不高,但是因為氣候原因、旱田輪作的需要,黑省大豆的播種面積一直位居全國之首。

    不過近年來,大豆種植面積下滑、產量徘徊不前、農民種豆積極性下降等情況,已經初露端倪了。

    海侖市是有名的優質大豆之鄉,這幾年來,隨著大豆與其他農作物種植收益差距的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同樣有逐年萎縮的趨勢。

    海侖市金秋大豆合作社社長何磊今年種植了18公頃的大豆,因為今年風調雨順,預計可收穫8萬斤大豆左右,但他並沒有因為大豆的豐收而高興。

    他跟齊政算了一筆賬:“今年小販上門收購的價格大約是1.4元/斤,但大豆成本大概在1元/斤左右,去掉成本最後每斤大豆只落幾毛錢。而賣溼玉米一斤雖然也是隻能賺三兩毛,但架不住玉米產量高啊,是大豆的三倍多。去掉所有的費用,一公頃大豆剩下三千多元,玉米是七千多元。”

    從何社長的話裡得知,去年還好,大豆價格是幾年來的新高;但今年以來國際大豆價格暴跌,國產大豆價格也大受影響。

    “農戶種田,要看上一年的價格決定下一年種什麼。”

    今年算下來,何社長覺得自己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大豆,實在不划算;在可以預見明年的大豆價格還會降低的情況下,放棄大豆改種別的作物已經列入了明年的計劃。

    像何社長這樣想棄種大豆的豆農在東北並不在少數。

    大豆和玉米是黑省最主要的兩種旱田作物,二者始終在“爭奪”有限的耕地。

    “如果不考慮土地和勞動力成本,農民多數年份種植玉米的畝收入是大豆的1.5倍以上,自然傾向於選擇種植玉米。”

    何社長說,過去兩三年種大豆效益不錯,他選擇種植大豆,但在沒有任何補貼的情況下,大豆與玉米收益差距越來越大,他肯定是要考慮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縮減大豆種植面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