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 2/10

    利樂將價值千萬的灌裝包裝設備以極為優惠的價格半賣半送給了猛牛,從那時起,利樂和猛牛就結下深厚淵源。</p>

    坊間傳言,猛牛上市成功的時候,服務猛牛的利樂團隊和猛牛的管理團隊甚至一起抱頭痛哭。</p>

    由於利樂的大力扶持,草原雙雄借常溫之力,開始在全國範圍擴張。</p>

    雖然通過相互借勢,伊力和猛牛成為了業巨頭,但最大的贏家還是利樂。</p>

    在兩家業巨頭拉動常溫銷售後,利樂包裝的製品逐漸為市場接受,利樂的行業地位也被確立,之後的利樂就露出了獠牙。</p>

    利樂採用了特殊的捆綁銷售模式。</p>

    簡單來說,就是設備我可以先賒給你,以後你用包材的使用量價款來償還,包裝紙和機器之間有識別代碼,你要用我的機器,就只能用我的紙。</p>

    因為利樂的設備都是成銷售的,客戶如果要買一利樂的液態生產線,一次要投入幾百萬元,淘汰原有設備的沉沒成本也很高。</p>

    而利樂的這個類似租賃融資的方案,受到了面臨激烈跑馬圈地的企的歡迎。即客戶只要拿出20%的款項,就可以安裝成設備投產。而以後,客戶只要每年訂購一定量的包裝材料,就可以免繳其餘80%的設備款。</p>

    無可否認,利樂無菌包裝的出現,對牛運輸意義重大,也開啟了國人的牛時代。</p>

    但這是一個很深的路。</p>

    利樂下了個。首先給企業設備,又指導企業如何做廣告、搞營銷,指揮他們做常溫打市場,等到常溫打遍國內無敵手,利樂也就成功佔領了市場。</p>

    在常溫最為黃金的時期,真正能制約到業公司擴張的因素只有兩個,一是源,二是利樂所能提供的產能。</p>

    利樂在國內業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p>

    壟斷讓利樂在國內獲得了極高的利潤。</p>

    利樂包裝成本一度佔了每盒牛成本的40%,每銷售一份利樂包裝的牛,製品企業獲得利潤的1/4,而利樂獲得3/4,因此,企都是為利樂打工的說法,絲毫不為過。</p>

    直至國家針對利樂開展的業反壟斷調查,並開出了鉅額的罰單,利樂才收斂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