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646章 伐元(一)四路大軍

    高務實率領禁衛軍北上的同時,受他所轄的各鎮、各勢力也早已在他的先期命令之下行動起來,整個伐元之戰由西到東大抵可以看做四路大軍。

    第一路,大同出兵六萬,會同土默特四萬、鄂爾多斯兩萬,共計十二萬,合兵于歸化。這一路軍的任務目標,在京師報界中流傳的說法是“該軍北上大沙窩以西,切斷察哈爾與外喀爾喀之聯繫”。

    第二路,宣府出兵六萬,太原出兵四萬,共計十萬,合兵於龍門衛,預計往北出獨石口。京師報界流傳的說法是“該軍北上遮蔽歸化以東,並東進壓迫察哈爾蒙軍活動空間”。

    第三路即高務實本部,也被稱之為中路。此路中軍實力最強,有禁衛軍約七萬,薊鎮八萬、昌平三萬、保定兩萬,共計二十萬,合兵於密雲、遵化兩縣。

    這兩縣都是軍事要地,密雲是薊遼總督主要駐地之一,遵化是順天巡撫主要駐地之一。本來兩縣都是很能駐紮大軍的,但二十萬大軍實在太多,因此被分作兩處,高務實本人帶著禁衛軍去了遵化。

    這一路既是中軍所在,又離京師最近,顯然是京師報界最為關注的對象。根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高經略本人所在的遵化將是主力所在,預計禁衛軍與薊鎮精兵都會集結於此,或將高達十五萬之多。

    遵化這一路將“出喜峰口至大寧,以大寧城為伐元之戰核心支點,經臣親自坐鎮運籌”。而密雲的五萬大軍雖然也不弱,但在這種時候也只能甘當綠葉。報界認為“該軍將出古北口,佔據哈喇河套、白馬川、小興州一線,為京師屏障,並與大寧互為犄角之勢。”

    總而言之,報界的這些看法基本上認為中軍雖然強大,但由於背後就是京師,肯定不會做輕易之舉,搞出什麼魯莽操作。

    高務實堂堂蒙元經略,當然不能輕易涉險,因此他率軍十五萬坐鎮大寧,側翼有密雲過來的昌平、保定兩軍五萬人,如此既能對東北方向的察罕浩特形成威逼和壓迫,也能看住京師門戶,誠然萬全之策——說人話就是穩如老狗。

    最後一路自然便是遼東軍。遼東這邊本來從地理角度而言是遼東總兵李如松駐地廣寧最接近察罕浩特,但考慮到此次出兵會集合遼東周邊大量僕從軍,而這些僕從軍所在地區都偏東北,因此集合地點改在了瀋陽——其實一開始是考慮在阜新集合的,但阜新城人口主要來自於移民,目前城池規模不夠,所以只好去瀋陽。

    這一路軍的單從人數來說,幾乎不弱於高經略親自坐鎮的中軍。它有遼西李如松部六萬——這裡要著重強調,李如松的確是個豪爽人,出手絕不摳摳搜搜,這六萬大軍裡他自家的家丁精銳就佔了一半,剩下三萬人裡又有接近兩萬是他麾下其他將領們的家丁。

    換句話說,這六萬大軍裡將近五萬都是家丁級別的精銳部隊。假設這支軍隊全部損失掉,遼西防務差不多就可以看做是徹底崩了,效果基本等同於原歷史上薩爾滸之戰後的遼東。

    除了遼西李如松本部,遼河以東的蕭如薰集團或者說實學派高黨嫡系也幾乎主力盡出,蕭如薰、麻承勳、馬棟等部紛紛調集麾下精銳,合計出兵五萬。同時,京華方面還提供了一萬支援,讓遼東能與遼西在兵力上勢均力敵。

    這樣一來,遼東遼西兩方合計高達十二萬之多——要知道遼東明軍總兵力也不過就是十八萬,這一次直接拉出十一萬(不算京華),意思顯然是能夠野戰的兵力全部用上了。

    但遼東軍的實力並不止於明軍本部,在高務實特意營造的“禁衛軍出征儀式”震懾下,女真各部凡有一戰之力的部落全都收到了來自於蒙元經略的命令,要求各部檢點人馬隨軍出征,高務實在命令中明文肅令:“凡違令者,皆以忤逆論罪”。

    很難說是大明的威勢太盛還是高務實本人的威勢太盛,亦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總之這些命令傳達到各部,根本沒有人膽敢明抗此令。不僅被一貫視為大明忠犬的哈達、葉赫二部立刻表示“恭領經略鈞令”,連地處頗遠的烏拉部都連忙派了人去開原,表示自家正在集合部眾,一定“竭誠盡心為朝廷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