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583章 火中取栗(十一)

    甲斐姬對於海貿同盟的主人十分好奇,一有機會就向高雲平打聽,搞得高雲平十分頭疼。

    一來,高雲平雖然是三慎園出身的“六房老人”,但由於高務實當年親自管事的時間不長,所以他對自家老爺其實並不算非常熟悉;

    二來,成田氏長的許諾如果高務實那邊沒有反對,將來他就要稱呼甲斐姬一聲如夫人,某種程度上算是主僕有別了,因此現在和她多說一句話,將來沒準都是天大的罪過,那可怎生使得?

    他現在有點惆悵,原先好好的呆在臺灣,雖然條件差,但三不五時就有仗打,有什麼鳥氣也都儘管撒在那些土人頭上,心情好得不得了。

    如今來了日本,雖然一下子混成別人口中的“城代”,可惜自己呆在城裡根本沒幾天,盡當信使去了。

    好容易出來撈了場仗打,誰知道對方的水平也沒比臺灣那些土人強到哪去——這話若豐臣秀勝聽了非氣瘋不可,豐臣軍那日之敗明顯是沒搞清狀況才導致的,怎麼能說和臺灣土人一個水平?

    仗打完了更慘,一個自己本應該敬而遠之的少女時不時在自己面前晃悠,開口閉口“高司徒”如何如何。

    公主啊,您就不能到時候自己去問主公……呸,問老爺嗎?

    想到這裡,高雲平又想起日語和漢語之間有時候會發生歧義和誤會的問題,尤其是這段時間以來最讓他尷尬的“殿下”這個稱呼。

    這可是殿下啊,這個詞在大明可不能隨便亂叫,你叫錯人自己或許不打緊,但你能把對方嚇死啊!

    不過話說回來,高雲平還是對日本瞭解不夠,其實日語中的“殿(と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稱謂對象其實是各有不同的。

    比如在奈良時代,這個“殿”雖然翻譯成漢語也是“殿下”,但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情況,其真正的含義基本上等同於閣下。

    平安時代的殿、殿下“身價”提高,變成了對朝廷貴族最高級別的攝政、關白、大將軍的尊稱。

    戰國時代,或許是因為武家身份大幅度提升,以至於這個稱呼又忽然氾濫,但凡是個武士就能尊稱其一聲“殿下”。

    而到了德川幕府時期的日本,又變得只有領地的石高一萬石以上的藩主和德川家直系的武士家族(旗本はたもと)才配得上“殿(との)”的稱號。

    另外,殿、殿方也是女性對男性,妻子對丈夫的敬稱。這種情況漢語裡倒是有一個很對應的詞:官人。而也許某些時候的“相公”也與之相似。

    至於到了現代,妻稱夫為“殿下”的情況就幾乎消失了,剩下的用法也與“古時候”區別頗大,比較多的情況大致有兩種:

    第一種是表明“我的地位不比你低,但我十分尊重你”的意思,偶爾還會被當作是略含有諷刺意味的。在這種時候,漢語中的“閣下”或許是最能反應出這個意思的。

    第二種,是表達對方地位雖高,但並沒有高到該稱“様”的地步;或是因為存在比這個人更高地位,應稱“様”的人,為了有所區分,因此就用了“殿”;又或是因為年齡、輩分等其他方面比對方大,上下關係比較混亂,也可以用“殿”。

    總而言之,日語本身是一種不太準確的語言,很多時候表達得過於委婉,甚至曖昧不清,再加上不同時代不同意義,就更加複雜了。

    如此看來,此刻日本所謂的殿下,其實本意也就差不多相當於漢語中的“閣下”,只是高雲平雖然大致上理解了,但聽起來還是覺得很彆扭,甚至有些不安。

    高雲平本以為到了忍城之後這個問題就能基本解決,因為此前他查看過忍城外圍局勢,覺得忍城的情況還算不錯。尤其是當石田三成“水漫金山”之後,忍城周圍全是爛泥塘,怎麼看也不像是個能發動大戰的模樣。

    這就意味著他這支援軍暫時不會派上用場,而甲斐姬作為忍城的總大將,守城的責任在身,勢必就不可能動不動來找他打探老爺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