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334章 南察風波(六)

    按照王錫爵的說法,這首詞“恐怕是寫給我二人的”,若果然如此,那這的確是有些“欺人太甚”,尤其是在申時行申元輔看來。

    高務實要在江南廣徵商稅,申元輔都談不上很生氣,更沒有因此動怒,何以看到區區一首詞反而勃然大怒了?

    因為這首詞恰好擊中了申元輔的要害。

    不過,這首詞並非高務實原創,其來歷是清嘉慶年間的兩位大臣。

    韃清嘉慶年間,京城流傳著一幅對聯:“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師。”尋常人一看,這對聯的表面意思,應該指的是《三國演義》裡的曹操和董卓。因為,曹操是東漢末年的丞相,而董卓也曾官至太師,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尤其在民間流傳甚廣。

    然而實際上,這副對聯裡的曹丞相、董太師,指的是嘉慶年間的兩名朝廷重臣:曹振鏞和董誥。

    曹振鏞是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元老,此公官運亨通,位極人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基本上算是做到了漢人大臣的頂峰。

    曹振鏞為官,有六字秘訣聞名於世:“多磕頭、少說話”。後以八十一歲高齡病逝,死後得到了“文正”諡號,成為韃清近三百年中僅有的八名“文正”之一。

    董誥是乾隆、嘉慶年間的朝廷重臣,官至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由於自乾隆以後,保和殿大學士不再授人,是以文華殿大學士變成為事實上的內閣首輔,因此董誥在當時的地位就不必多說了。

    董誥以七十九歲高齡病逝,死後得到“文恭”諡號,嘉慶皇帝親臨祭奠,還給他寫御製哀詩“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田莊”。這是誇獎董誥清正廉潔,只有文章傳世,沒有留下金錢購買田莊。

    如此看來,這應該是挺厲害的兩個人,那麼“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師”這幅對聯的出處又是來自哪裡呢?說起來,這與當時天理教進攻紫禁城有關。

    嘉慶十八年,在直隸、河南一帶流傳的天理教紛紛發動起義。當年九月,其中一支天理教徒約兩百人,被首領林清派遣混入京城,在幾名太監的裡應外合下,攻入了戒備森嚴的紫禁城,最遠打到了隆宗門附近。

    不過當時嘉慶皇帝沒有在紫禁城,因為在此之前,他正好借打獵的名義,巡幸到了熱河承德避暑山莊。

    韃清的皇帝可不像大明中期——尤其是正德以後的皇帝那樣,近乎於被禁足在了京師之中。他們是經常到處亂竄的,而理由也五花八門。明代文臣常用來限制皇帝出行的藉口,如花費巨大、國務積壓、侵擾民間等等,韃清皇帝從來都是不屑一顧的。

    京城發生如此重大的事件,消息很快就傳來了。嘉慶皇帝收到消息時,正在從熱河回到京城的路上,聽到京城發生鉅變,一時之間慌了神,也不知道京城到底是個什麼情況了,頓時沒了主意,隨即向身邊的王公大臣詢問。

    陪伴嘉慶皇帝前往熱河承德避暑山莊的王公大臣很多,絕大多數人都建議暫時駐蹕下來,靜待事態下一步的發展再定。只有董誥力請嘉慶皇帝啟程回到京城:“是滋亂也,獻俘者行至矣!”董誥說到激動處,竟然涕淚俱下……這表演水平放在後世肯定可以拿個小金人,高務實說不定都沒這麼能演。

    那麼這時候,曹振鏞在哪呢?

    嘉慶這次巡幸熱河承德避暑山莊,沒有將曹振鏞帶在身邊,曹振鏞此時留守於京城,負責處理軍政要務。

    不過此公雖然負責處理軍政要務,但應變能力恐怕不太靠得住。當一部分天理教徒突然進攻紫禁城時,曹振鏞吃驚之餘,表現得驚慌失措,沒有拿出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意外的是,嘉慶的皇次子旻寧等一幫皇子皇孫頗為鎮定,攜帶鳥槍、腰刀衝出上書房迎戰,為清軍的反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避免遭到更大的損失。

    很快,清軍平定了天理教徒的起義,曹振鏞這才鎮靜下來,整個京城隨之恢復了安定。

    對於曹振鏞和董誥兩位朝廷重臣在天理教徒起義中的表現,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在不久之後,京城一名無名氏就編撰了一幅對聯出來諷刺他們:“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師。”